可怕的不仅是SARS(非典),更是认为醋可防SARS以至于抢购各种醋类产品;可怕的不是食盐价格的上涨,而是数以亿计的人忽然集体相信未来生产的盐所带有的辐射量足以威胁人们的生命。谣言,似乎总是传播得特别快,即使事后回想起自己当时的反应,也会忍俊不禁。
为什么在谣言传播的前后,人们的态度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为何谣言可以传播得那么快,影响范围那么广?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了解谣言传播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和安德森总结出,谣言的传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最初是事件传播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传播的信息分为两种—危险型信息和希望型信息。危险型信息指的是生活会产生不好的变化的信息,而希望型信息往往是在危险情境下的问题得到解决的信息。
以2003年在中国发生的SARS暴发事件为例。最初的信息是:SARS可致死,而且没有特效药。这样的消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国家,它就属于危险型信息。当醋和板蓝根(一种合成的中药产品)能够帮助预防SARS的信息发出之后,则以一种非常惊人的速度,通过口口相传这样最原始的方式传遍了整个国家,这样的信息则为希望型信息。
事件传播阶段,人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传播和被传播的活动,因为无论是危险型信息还是希望型信息都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与生活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让人们对这类信息格外关注;其次,人们所掌握的信息不足以让人们掌握足够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只好依赖当下所得到的谣言采取行动。
随后是问题的构想和解决阶段,体现的是谣言传播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一个事件可能引发多种不同的谣言,而谣言之间难免会有相互矛盾的地方,这个时候,就需要谣言传播者之间互相影响,修正自己的信息,从而最终解决导致恐慌的事件。这样的过程是需要人们努力和运用智慧的,并不是自动发生的过程。
后来有更多的研究者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但总体而言,基本满足上面所说模型的基本阶段。谣言的传播并不是简单的听和说的过程,而是说者与说者、听者与说者之间发生的复杂的互动的过程。
- 上一条:为什么放在冰箱里的饭菜要加热吃?
- 下一条:高速公路上为什么没有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