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
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
山涧边小草稀疏,萤火虫闪烁着微光,
山间明月高悬,枫树显得格外悠长。
南边村子里小牛的叫声急切,
大概是因为牛栏边刚刚结了秋霜。
(由AI翻译)
这首诗,目前并无确切、详实的史料记载其具体的创作背景。
根据诗的内容可以推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是:
曹邺在早秋时节,因某种原因(可能是游历、访友或公务)留宿于乡间农家。夜晚,他被周围的自然景物和动物的反应所触动,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不仅展现了山村秋夜的静谧与清寒,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对农家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他贴近现实、体察民情的创作倾向。
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明确的时间地点作为背景,但这首诗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寻常的夜宿经历,捕捉到了季节更替的细微瞬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受。
(以前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全诗四句,押阳韵,语言简练。前两句静态写景,后两句动态暗示,动静结合预示新霜的到来。萤火、山月、枫树、犊车等意象典型,呈现秋夜田舍清寂而不乏生机的画面。诗中描述了早秋时节田舍的夜景,包括稀疏的涧草、闪烁的萤火、明亮的山月、高大的枫树,以及南村犊子的夜声,暗示栏边可能有新霜。
1.译文和创作背景由通义千问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