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愿你每天都有好心情,像太阳一样温暖明媚。

寒食

由 zhoujunhui | 2025年09月10日 13:43:37
寒食日即事
韩翃
唐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即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寒食正当三月,是春景正浓之时。古代风俗,于寒食前后禁火三天,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介子推。相传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饭,只吃冷食。后相沿成俗,称为“寒食禁火”。或云禁火为周的旧制,与介子推之死无关。诗题一作“寒食日即事”。
春城无处:一作“春风何处”。春城,指春天里的长安城。
飞花:一作“开花”。
御柳:宫苑里的杨柳。
“日暮”句:因为寒食禁火,也即不能燃烛,但对宠幸人家,却特许赐以蜡烛。日暮,一作“一夜”。汉宫,实指唐宫。传蜡烛,依次传递蜡烛。
轻烟:一作“青烟”。
五侯:指当权的外戚或宦官。《汉书·元后传》载,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封其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侯,时人称之五侯。又,《后汉书·陈蕃传》载,汉顺帝梁皇后兄梁冀为大将军,其子梁胤、叔父梁让、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世称梁氏五侯。又,《后汉书·单超传》载,汉桓帝封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为侯,亦号五侯。

春天的长安城里没有一处不飞舞着落花。在寒食节这天,东风把皇宫中的柳丝吹得倾斜。
寒食节本应禁火,但黄昏时皇宫中却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古人每逢此节,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现成冷食,故名寒食。据《西京杂记》记载,在汉代,寒食这天虽然全国都禁火,但皇帝却赏赐给侯门贵族以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唐承汉制,因袭旧例,也在寒食传烛示恩。这首诗具体作年不详,如果作于唐玄宗时,则“五侯”当指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及其姊妹等;若是作于安史之乱后,则是指唐代宗以来权势日盛的宦官政治集团,他们专擅朝政,使得中唐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韩翃见到皇家恩泽只惠及上层,于是在这首诗中微露出讽谏之意。

这首诗生动地描摹出寒食节时皇城的蓬勃春景和皇室的雍容富贵,不仅是节日礼俗的真切再现,更是盛世欢歌的具体刻画。这样的诗作,当然颇合封建帝王的口味,难怪它受到皇帝的直接赞赏。

“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语精警,景象宏丽,浓墨渲染出长安寒食日花飞满天、一派迷蒙的动人春色。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诗人以此为出发点,先摄全景,为下面逐层深入的描写做好铺垫。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实际是将节令与宫廷、景物与皇恩联结为一体。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寒食”,直接点题,并且补明首句的季节背景。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是剪取了东风吹拂、御柳摇曳的镜头。寒食日有折柳插门的习俗,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据《唐辇下岁时记》记载,“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也就是在寒食节到来时,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从榆树、柳树中得到火种,称为“新火”,并赏赐给亲信的权贵大臣。特别提到“御柳”,正与当时的皇家节日礼俗相关,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诗人用清新疏朗的笔触,勾出皇城风拂御柳的淡雅画面,不着痕迹地烘托出皇家的富贵气象。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其中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句写白昼,三、四句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在寒食那天能得到皇室赏赐的火种,是当时的一种特殊礼遇,所以接受者都引以为荣。“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内侍奉旨传送烛火的动态,而且意味着按照次第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之森严。“轻烟散入五侯家”,与上句连贯而下,由“汉宫”进而演变成为“五侯家”的特写镜头,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轻烟散入”紧扣“传蜡烛”而来,并在字面上与“飞”“斜”照应,描绘出“五侯家”烛烟轻绕、袅袅飘散的迷人景象。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足以令人想见内侍代皇帝赐火而走马传烛、逐一送到“五侯家”的生动画面,至于“五侯家”如何感激浩荡皇恩,又如何烛照如昼、富丽堂皇,都在不写之中。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诗中以汉代唐,其实是唐代诗人的惯用手法,同时也已暗寓讽喻之情。

历代学者对此诗的主旨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此诗为讽喻之作,或说是讽刺杨贵妃的得宠,或说是讽刺唐代宦官的专权,还有人笼统地认为讽喻的是当时的权臣。第二种观点认为此诗只是描摹盛世春光的感兴之作,不过是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第三种观点认为此处刻画富贵之家的受宠,是为了衬托贫寒之家的孤苦,也就是抒发寥落文人的愤懑情怀。

此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三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全诗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这多重转折,使得全诗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三是耐人寻味。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诗人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1.(清)彭定求主编;陈书良,周柳燕选编. 御定全唐诗简编 中.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14:809.
2.马茂元,赵昌平选注. 唐诗三百首新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20:281-282.
3.(清)蘅塘退士选;金性尧注;金文男辑评. 唐诗三百首.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356.
4.曾凡玉编著. 唐诗译注鉴赏辞典. 武汉:崇文书局, 2017:647.
5.王烈夫编著.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2册 唐朝. 武汉:武汉出版社, 2016:226.
6.费振刚等评译. 名家注评今译唐诗三百首.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7:429.
7.程千帆,沈祖棻选注. 古诗今选.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9:439-440.
8.王洪主编. 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9:375-377.
9.俞平伯,萧涤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写. 唐诗鉴赏辞典 2.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704-705.
10.(清)蘅塘退士编选;王向峰,林东海,张恩华主编.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下.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8:891-894.
11.贺新辉主编. 唐诗名篇赏析 第2册.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7:372-373.
12.陈伯海主编. 唐诗汇评 中.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1327.
13.王步高主编. 唐诗三百首汇评.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6:804-806.
14.李定广评注. 中国诗词名篇赏析 上.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18:224-225.

写景
寒食节
小学古诗
春天
讽刺
  • 上一条:梦游天姥吟留别
  • 下一条:三衢道中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