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多变的永远是天气,不变的永远是关心,愿淡淡的柔风风拂去你每天的疲惫,缕缕的阳光传递我真诚的祝福!

癸丑春分后雪

由 古诗词网 | 2025年09月12日 15:16:56
苏轼
宋代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入:过了。
省:回省。
稀:少,少见。
不胜威:经不起(春雪)的威力。
应惭落地梅花识:(桃花)和梅花相比应该惭愧自己见识短浅。
不分:不按常规行事,令人难以预料。
东君:主宰东方之神,暗指王安石等改革派。
故将:却又。
阴机:阴谋、机关。
造物:创造万物的天神,暗指皇帝。

过了春分后下雪回省来确实少见,
半开的桃花也经受不起雪的威力。
桃花应该惭愧自己见识短浅,
只能化作柳絮随风而飞。
捉摸不定的东方之神本来就是如此,
还又巧发阴谋暗设机关摧残桃花。
从今老天爷操纵的阴晴冷暖也难以预料,
即使在已经暖和的时候也要准备御寒衣物。

宋神宗赵顼熙宁六年(1073)春分(3月14日)后的一场雪,时苏轼左迁杭州通判。
王安石变法,苏轼被稀里糊涂地卷入了变法,被纳入守旧派中,由于新旧两种势力的激烈争斗,变法运动就演成了党派之间的群斗,甚至发展到诬陷攻击、栽赃陷害的程度。苏轼清醒地看到,如果继续这样混战下去,必将重蹈庆历覆辙,于是主动上书朝廷,要求贬官杭州,这当然也是新派求之不得的事情。在熙宁三年,苏轼便出任了杭州通判。

全文透露了此次贬官对皇帝的不满和幽怨,抱怨当权者们耍阴谋陷害忠良。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神宗赵顼熙宁六年(1073)出任杭州通判时写的一首感事诗。
前四句就事论事,并不旁及别的事物。后四句就开始借题发挥了:“不分东君专节物”“不分”说出不按常规行事。“东君”即主宰东方之神。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东方,青色,属木,主生长。此处有暗指改革派,王安石等掌有权柄的朝臣的意思。“故将新巧发阴机”暗含改革派图谋陷害苏轼的意思。“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造物操纵的阴晴冷暖难以预料,即使在已经很暖和的时候也要准备御寒衣物。
后四句中先是指责“不分东君”可以理解为王安石等执政者,那么“造物”是抱怨主政的宋神宗无疑,隐隐暴露出一个贬官对于圣上的不满和幽怨。全诗这种不满情绪在字里行间的流露也给苏轼日后的“乌台诗案”埋下更大不幸的种子。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69-2470

幽怨
  • 上一条:金陵望汉江
  • 下一条:秦王饮酒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