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寄一份诚挚的祝福,带给你无限希望,愿未来岁月幸福温馨!

汲江煎茶

由 古诗词网 | 2025年09月13日 13:21:25
苏轼
宋代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汲(jí)江:从江里打水。
活水:刚从江中打来的水。 《施注苏诗》卷三十八有苏轼自注云: “唐人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有焰之炭火。
“自临”句:是说自己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杨万里《诚斋诗话》:“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sháo)分江入夜瓶”二句:是说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茶雨:一作“雪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翻:煮沸时滚动。脚:茶脚。《茶录》:“汤多茶少则脚散,汤少茶多则脚聚。”
松风:形容茶滚沸之声。东坡《试院煎茶》:“飕飕欲作松风鸣。”泻:倒出。这两句是倒装句法,意为煎处已翻雪乳脚,泻时忽作松风声。
“枯肠”句:是说面对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几碗。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三碗搜枯肠。”此反用其意。未易:不容易。禁:承受。
长短更:指报更敲梆子的次数,少者为短,多者为长。更:打更。

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火来烹煮,便亲到江边钓石汲取深处的清水。
大瓢把映有月影的江水贮存入瓮,小杓将清流滤净装进瓶内。
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煎处翻腾漂浮,沸声似松林间狂风在煮时震荡怒吼。
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此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作者被贬在儋州(海南岛惯县),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

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这里说应当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说,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时候,正当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瓮)里;第四句说,再用小水杓将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这是煎茶前的准备动作,写得很细致、很形象,很有韵味。

第五句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第六句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第七句写喝茶,说要搜“枯肠”只限虽三碗恐怕不易做到。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作者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喝完茶干什么?没事。所以最后一句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时)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这首诗的特点是描写细腻生动。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仔仔细细、绘影绘声。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被贬后寂寞无聊的心理,很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1.胡静、文镜铮.东坡之豪放与真诚.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03.第37页
2.杨抱朴.《苏东坡集》诠释与解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110页
3.王永照、朱刚.宋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04月第1版.第61页
4.赵峨、倪林.唐宋律诗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01月第1版.第199页
5.林冠群.新编东坡海外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476页
6.陈宗懋、,杨亚军.中国茶叶词典.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07.第581页
7.周晓薇、王锋.唐宋诗咏北部湾.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10.第172页
8.徐永年、曹慕樊.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古典文学考古室选注 东坡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307页
9.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下).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1139页
10.吴中胜、黄鸣.唐宋词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6.01.第245页

  • 上一条:南乡子·送述古
  • 下一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更多>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