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愿你如愿遇到生命中的缘分,不早也不晚,不急也不缓!

七步诗

由 古诗词网 | 2025年09月19日 10:18:16
漉菽
曹植
魏晋

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三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四
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五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持:用来,用作。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豉(chǐ):煮熟后发过霉的豆子。
萁(qí):豆梗,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
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煎:煎熬,比喻迫害。
然:同“燃”。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这么狠呢?

《七步诗》六句体最早载于《世说新语》,四句体最早见于《文选》李善注引《世说》。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由魏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是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他在称帝后,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根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不过《世说新语》所记载的此诗本事则值得怀疑。作家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是后人虚构的。

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文采过人,谢灵运、刘勰、王世贞等人对此多有赞扬之语,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作者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既是同胞兄弟为什么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称赏。

1.陈昳 陈朗.读故事赏古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150
2.余冠英选注.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03
3.周 涛.大学语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80
4.张可礼 宿美丽.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9
5.张贤明.中国好诗歌·最美的古诗词.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28
6.毕磊菁.艺术知识与文学常识.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
7.郭预衡 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0.14160-161
8.莫 休.二十位王爷的故事.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49
9.罗贯中.三国演义.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439-444
10.李汉秋主编.中国历代名诗名词鉴赏辞典·诗集.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135
1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三曹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19
12.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91-292
13.张志军 卢学慧 吴利民 诸葛祥蜀.传世语海(第一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587
14.傅璇琮 许逸民.中国诗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1051
15/李汉岑.知识趣谈800则.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95
16.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601
17.宋战利.《七步诗》托名曹植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6):99-102
18.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205

  • 上一条:上邪
  • 下一条:长歌行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更多>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词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