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流未滴:屋檐上的冰柱未融化。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早晨起来一开门,只见大雪满山,晴空万里,洒在积雪上的阳光也略带寒意。
房檐的积雪尚未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封冻。这种清冷、孤寒的气氛,很是不寻常啊!
《山中雪后》为郑板桥感怀之作,他之所以感怀是因为自己一生经历曲折,乾隆元年进士,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前后十二年,有政声。因违忤上官而被罢官。归里后,往还于扬州兴化间。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郑板桥只能以在街头卖画为生,有时几天卖不出一幅画。这样的生活现实让郑板桥饱尝艰辛,而这首诗便是当他看到山中大雪后的景致有感而发的感慨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诗作开门见山,先是描绘一幅画者笔下的雪景:清早起来,推门便见外面苍茫一片,世界被白雪包裹,凄清之中透着寒凉,哪怕太阳已经升起,但因为冷寒的落雪也变得毫无活力。在这样的现实下,屋檐结起了长长的冰凌,连一向傲冬的梅花都被冻而不发,这次第分明凄凉不已。但诗人却别有深意,于诗末写下“一种清孤不等闲”之句,这不只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更是自我清高之质不肯妥协的呐喊。古人说于景中见真情,在这样凄清之景内,可以看到的便是郑板桥身处凄冷之境不畏世态炎凉的形象,因为这样的心理状态,郑板桥的诗作才被赋予不同凡俗的别样之感。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在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1.叶伯泉,赤叶.中国历代咏雪诗词选析 丽雪赋.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03.第218页
2.(清)郑板桥著;王锡荣注.郑板桥集详注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11 .第65页
3.方笑一主编.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 第10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3.第101页
4.(中国)国学经典选读编写组编.国学经典选读 上.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第68页
5.琬如编著.飞花令 每天一首好诗词 第2卷.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08.第194-195页
6.胡光舟,张明非主编.新编千家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5.第1886页
7.王浩瑜编著.诵读最美古诗词 浩瑜为您读诗词.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03.第167-168页
8.王庆德注.郑板桥诗文集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01.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