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文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成语
  • 祝福语
  • 我的收藏 (opens in new tab)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得抬头看看天空,那里总有属于你的光芒。

山中雪后

由 古诗词网 2025-09-21 10:19:49
郑燮
清代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流未滴:屋檐上的冰柱未融化。
清孤:凄清孤独。
等闲:寻常、一般。

早晨起来一开门,只见大雪满山,晴空万里,洒在积雪上的阳光也略带寒意。
房檐的积雪尚未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封冻。这种清冷、孤寒的气氛,很是不寻常啊!

《山中雪后》为郑板桥感怀之作,他之所以感怀是因为自己一生经历曲折,乾隆元年进士,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前后十二年,有政声。因违忤上官而被罢官。归里后,往还于扬州兴化间。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郑板桥只能以在街头卖画为生,有时几天卖不出一幅画。这样的生活现实让郑板桥饱尝艰辛,而这首诗便是当他看到山中大雪后的景致有感而发的感慨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诗作开门见山,先是描绘一幅画者笔下的雪景:清早起来,推门便见外面苍茫一片,世界被白雪包裹,凄清之中透着寒凉,哪怕太阳已经升起,但因为冷寒的落雪也变得毫无活力。在这样的现实下,屋檐结起了长长的冰凌,连一向傲冬的梅花都被冻而不发,这次第分明凄凉不已。但诗人却别有深意,于诗末写下“一种清孤不等闲”之句,这不只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更是自我清高之质不肯妥协的呐喊。古人说于景中见真情,在这样凄清之景内,可以看到的便是郑板桥身处凄冷之境不畏世态炎凉的形象,因为这样的心理状态,郑板桥的诗作才被赋予不同凡俗的别样之感。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在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1.叶伯泉,赤叶.中国历代咏雪诗词选析 丽雪赋.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03.第218页
2.(清)郑板桥著;王锡荣注.郑板桥集详注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11 .第65页
3.方笑一主编.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 第10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3.第101页
4.(中国)国学经典选读编写组编.国学经典选读 上.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第68页
5.琬如编著.飞花令 每天一首好诗词 第2卷.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08.第194-195页
6.胡光舟,张明非主编.新编千家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5.第1886页
7.王浩瑜编著.诵读最美古诗词 浩瑜为您读诗词.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03.第167-168页
8.王庆德注.郑板桥诗文集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01.第46页

  • 上一条:秣陵怀古
  • 下一条:落花

猜你喜欢

雪梅二首
山中雪后
湖心亭看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雪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林杰
杜甫
贺知章
崔颢
欧阳修
陆游
曹丕
王湾
李峤
李贺
虞世南
白居易
马致远
岑参
叶绍翁
更多>

分类

七夕节
七言古诗
七言律诗
七言绝句
中秋节
乐府诗
乐观
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
亲情
以古喻今
借古讽今
借物喻人
儿童
元宵节
写山
写景
写雨
写雪
冬天
劝勉
劝学
动物
励志
友情
叙事
古文观止
古诗十九首
史记
同情
告诫
咏史
咏怀
咏柳
咏梅
咏物
咏竹
哀思
哀怨
哀愁
哲理
唐诗三百首
回忆
夏天
孤寂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