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岁末将至,敬颂冬绥。平安喜乐,万事胜意!

长安九日诗

由 古诗词网 2025-09-25 09:31:20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
隋代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扬州:这里指陈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九月九日:是指重阳节。薇山亭:亭名,所在不详。薇山:一作“微山,山名。在今山东微山县,山下有微山湖。赋韵:犹言赋诗。
逐:追赶;追随。南云:南去之云。逝:往,去。
形:身。北雁:北来的大雁。
篱:篱笆。篱下菊,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心随着南去的白云一起飞走,身跟着北来的大雁一起回来。
家乡篱笆下的菊花,今天又有多少株盛开?

此诗是江总晚年归乡,从长安南归到达江都(扬州治所)以后,路过薇山亭时,正值重阳节,由感而发写下的。

诗的首句就云“心逐南云近”,在这一句当中,寄寓了丰富的含义。首先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然而思念却不得归还,于是仰天长叹,寄情于南去的白云,就是陆机所说的“指南云以寄款”。但是只云去而未去,思乡之悄愈苦,只得心追逐南去的白云飘逝。江总在思乡情浓时,总是仰望那南去的白云,在《遇长安使寄裴尚书》中亦云“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表达的仍然是这种思乡的感情。如果说在《寄装尚书》中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情的话,那么,在这里,作者着重表现的就是一种归还家乡的焦急心情。因为此时诗人已经行走在回家的路途之上了。第二句是“形随北雁来”,在上句表达思乡之苦和归乡之焦急之后,这一句流露了一种来到南方的欣喜。伴随那从北而来的轻快的大雁,诗人来到了南方。因为归家乡的感望就要实现了,所以欣喜;因为心中欣喜,因而脚步也就轻快。“形随北雁来”五字显得自自在而飘逸。前二句加在一起,就产生了第一个波折,从对比中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从格律和用词上看,这二句对仗工整,表现出诗人语言技巧的高妙;在语势上,语句轻快急促如行云流水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归家的心情。

后二句是“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作者通过这个问题,把思乡的感情变得深沉了。在回故乡的途中,在思乡之情急切的时候,也是在家乡就快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诗人突然想到了故乡篱墙下的菊花,这种思维过程非常符合感情发展的逻辑。篱墙下的菊花是一个具体的物像,而且是诗人在故乡时常常能见到的东西,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埋藏在诗人的潜意识当中,所以在归乡的感望就要实现的时候,它就突然从潜意识里跳了出来,诗人对故乡的印象也清晰起来。诗人这时想到了篱下菊,但并不是只想到了篱下菊,从前常常见到的物像必然附著着许多其他的事件、感情,所以想起了篱下菊,那些篱下菊上的附著物也自然就联想起来了。因此,诗人通过对一个单一而具体的物件的回忆下子唤起了对家乡的整个的印象。可见这两句诗使全诗的感情得到了深化。而此二句的语势变得缓慢,也正好村托了这种深化的感情。

1.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1481页
2.褚斌杰主编.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 (上册).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第743页
3.美文,逸才主编.古诗源 白话乐府卷.哈尔滨出版社.1995.11.第586页
4.王守华 赵山 吴进仁 选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汉魏六朝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03月第1版.第192页
5.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09.第1095页
6.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1482页
7.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4 魏晋南北朝诗观止 (下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65页

  • 上一条:侍宴咏石榴
  • 下一条:关山月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更多>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词
更多>
关注知乐知微信公众号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