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节日之际,愿所有的美好与你相伴,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生活美满。节日快乐!

蜀道难

由 古诗词网 2025-09-27 14:10:33
阴铿
南北朝

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蜀道难: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内容多写蜀道的艰险。
王尊:字子赣,西汉涿郡人。少孤,牧羊,后师事郡文学官,迁虢令,擢安定太守,捕诛豪强张辅等,威震郡中。被劾免,后旋迁益州刺史,还做过东郡太守。
灵关:古关名,在今四川省芦山县西北。《汉书·地理志》:“灵关道属越西郡”,自大渡河南岸通向西昌平原为武帝时期开通,设关处地形险要,《太平寰宇记》称“关四面峻险,一夫守之,可以御百”。惮(dàn):怕,畏惧。
阴栈(zhàn):阴平的栈道,为入蜀捷径,三国魏将邓艾即由此道进兵灭蜀。泛指入蜀栈道。
九折路:在今四川省荥经县西邛崃山,山路险阻,须九折乃上,故名。据《汉书·王尊传》载,他在任益州刺史时,路经邛崃九折阪,得知此处便是前任刺史王阳畏险停留、托病辞官的地方,他大声喝令驭者加鞭前进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七星桥:在四川成都西,相传为秦国太守李冰所造。
讵(jù)可:岂可。讵,岂,怎么。

王尊忠心侍奉汉朝,远涉灵关,不怕那路途的艰险遥远。
高高的岷山上积雪终年不化,阴平的栈道多次被战火烧毁。
就连那坚固的车轮也会在九折路上被摧折,就连那骁勇的骑兵也会被阻于七星桥边。
蜀中山川道路是如此地艰难险阻,功名怎么可要啊?

阴铿何时何故入蜀已无从考证,但从他《行经古墓》“霏霏野雾合,昏昏陇日沉”的句子来看,他经陇道达蜀应该不止一次。阴铿举止不同于众人,又非世族,仕梁并不得意,早期的《蜀道难》正是借咏蜀道之难,慨叹功名难得的。

《蜀道难》原是详述蜀中山川险阻的,阴铿此诗虽亦歌咏了蜀中山川险阻这一传统内容,但它同时还赞扬了王尊,并流露出“功名讵可要”的想法,在思想意义上是略有突破和丰富的。

“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起笔先从歌咏前人赴蜀之事入手。这是对汉代王尊不惧险阻、忠诚事国的称颂,也是要通过他赴蜀做益州刺史一事,引出对蜀地山川险阻的描写。“高岷长有雪”以下四句,就展开对蜀中山川险阻的具体描绘。“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高耸的岷山,从川北到陇南绵延川甘边境,为一险绝之处,要写蜀道艰难,自是不能不写的。其主峰雪宝顶积雪终年不化,故谓“长有雪”。作者不仅突出了其高,还突出了其长年不化之雪。栈道是一种于峭岩陡壁之上凿孔架木而成的道路,乃是古代川、陕、甘一带的重要通道。这种悬空架木之道,在沟连蜀地和汉中的险途中,自是一绝,当然也不能不写。因而,作者用“阴”来突出其悬于难见日光的半山腰,并且突出其屡次经历战火焚烧,犹有断痕残迹。通过这一高一下的高山、栈道的描写,万丈深谷,悬崖峭壁之多可见,蜀道之艰难亦可知。然而,其难还不止于此。“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相对于前面自外入川之难而言,极写途中处处有险:九折路使车毁坏,七星桥阻挡坐骑。“九折路”,是指险阻回曲的山路,同时暗用王尊路经“九折阪”这一典故。王阳托病辞官、王尊要驭者加鞭前进事皆发生在此处,作者以“轮摧”形容之,可见此处道路的崎岖迂曲。“七星桥”栈道险峻,故作者以“骑阻”形容。车轮被摧折、车骑被阻塞,可见这蜀地山川是何等险峻难行了。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通过对蜀中山川险阻的具体描绘,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个反问句,显然是面对山川险阻,发出功名绝对要不得的感慨。诗读至此,读者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开头两句盛赞王尊“不惮遥”,结尾却又说功名要不得,岂不矛盾了吗?其实,这正是作者生当乱世、屡历宦途而产生的思想矛盾的反映。要做忠臣,就得甘冒被贬、被杀的危险,就得甘冒自然界和仕途的艰难险阻,而实际生活中这种危险又时刻等待着忠臣,王尊也曾被劾免,作者也曾在“侯景之乱”中被擒。可见,这“难”是惊叹道路之难,更是慨叹仕途之难。

这首诗表现陇蜀道之难的主要意象,是“高山积雪”“阴栈屡烧”“轮摧九折”“骑阻星桥”,但落脚点在蜀道难的含义上。全诗既写了蜀道之艰难,又连类取譬,发出仕途艰难的感慨,就思想意义而言,较之仅仅描写蜀中山川艰难的同题之作,显然是有所突破的。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值得一说的就是在描写蜀中山川险阻时,能选择有代表性的险绝处,并字斟句酌地突出其特点。这样,使人觉得具体、形象,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1.(宋)郭茂倩编撰. 乐府诗集 2.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3:370.
2.贾连友主编. 汉中历代名家名篇精选.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19:57.
3.贺新辉主编. 古诗鉴赏辞典 第10卷 重排版.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10-13.
4.蒲向明.乐府旧题《蜀道难》系列源流论.临沂大学学报,2019,41(04):55-64.
5.吕慧鹃,刘波,卢达编.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第7卷.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9:333.
6.蒲向明.《蜀道难》源流与“诗史”演变.唐都学刊,2020,36(01):79-87.
7.高建新著. 诗心妙悟自然 中国山水文学研究.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8:175.
8.孙绍振著. 月迷津渡 古典诗词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59.
9.汪超宏编著. 六朝诗歌.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317.
10.夏征农,陈至立主编. 大辞海 第17卷 中国文学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64.

  • 上一条:乡人至夜话
  • 下一条:萤火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更多>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词
更多>
关注知乐知微信公众号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