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题诗后:写在一首诗后面的文字。
二:一作“两”。得:此处指想出来。
吟:读,诵。
知音:指了解自己思想情感的好朋友。《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赏:欣赏。
归卧:归隐。故山:比喻家乡。
我反复琢磨三年才写出两句诗,一读它们,两行热泪就不禁流下来。
如果好朋友不欣赏,我就只有回到从前住过的山里,在萧瑟的秋风中睡去。
贾岛是唐代“苦吟诗派”的代表人物,作诗时对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推敲。这首诗是贾岛吟成《送无可上人》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特点。
这首诗名为“题诗后”,是诗人写诗之后有感而发的“随笔”,既是表明自身作诗精益求精的境界,也暗含着对从弟无可上人离去的深切思念。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凸显了诗人作诗不易,下了很大的工夫,而精妙的诗句蕴含动人心魄的力量,表达了写诗后成功的喜悦和对所经历的苦楚的感慨。几个数词的连用,使得诗句别具一格。“二句”与“三年”形成强烈的对比。“二句”形容内容之少,也暗指这两句是苦心锤炼所得,诗句得来相当艰难;“三年”点明时间之长,更突出了“二句”的得来不易。诗人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但又在情理之中。“一吟”和“双泪”也形成对比,“双泪流”形容诗人所得这两句诗的辛苦,想来让人心生酸涩;也指这两句诗内容精炼动人,以至于一开口吟诵就会让人流泪。读至此处便能感受到诗句产生的震撼力量。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承接上文,表明花费这么多的时间作诗是为了知音。诗人倾注时间和感情写下的诗句,如果知音无法欣赏和感受到诗句中的深情,那还是回到空山之中聊度残年,再不写诗了,表达了一种自信和自负的态度。可谓有写诗人,有赏诗人,在作者与知音的互动中,诗的意义才能最终完成。
纵观全诗,体现了诗人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煞费苦心的风格。这首诗就是他全身心投入写作,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1.周振甫主编. 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全唐诗 第11册. 合肥:黄山书社, 1999:4343.
2.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 全唐诗选注. 北京:线装书局, 2002:4094.
3.李寅生著. 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下.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345.
4.王有卫选注. 吟诗答对启蒙 唐人五言律绝200首.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8:205.
5.刘敬余主编;谢文晶编. 唐诗三百首 统编版.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8:143-144.
6.邢卓主编. 唐诗三百首. 成都:天地出版社, 2017:188.
7.余建忠著.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222-223.
8.琬如编著. 飞花令里读诗词 雪晴松叶翠.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108.
9.(北宋)魏泰著;陈应鸾校;陈应鸾注释. 临汉隐居诗话校注. 成都:巴蜀书社, 2001:86-87.
10.谭邦和主编. 美意诗情 历代诗话小品. 武汉:崇文书局, 2017:193.
11.俞平伯,萧涤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写. 唐诗鉴赏辞典 3.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