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文题为后人所加。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黄龙元年(222)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如今在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当:掌管,主持。“涂”通“途”,道路,仕途。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推辞。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书籍。
博士: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后写作“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罢了。
孰若:动宾式复合疑问词。用于比较询问,相当于“……相比怎么样”,“哪如”、“比起……怎么样”等。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动词表趋向,从事,进入。
及:到了……的时候。
寻阳: 县名,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吕蒙的小名,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积学修德之人。
即:就。
更(gēng ):另外,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睛。待:对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见事:知晓事情。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谈论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史料整理改写而成的文章。
主题思想
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艺术特色
此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先前史书中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炼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而其主要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白传神,以“话”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两个艺术形象。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整个对话之中,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侧面烘托,展示变化
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言简意赅,表现有力
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此外,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如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还有,在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1.尹军华编. 语文记忆.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6.09.第125页
2.涂秀虹,林红主编. 我们的接力.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4.08.第340页
3.楚雨主编. 初中古诗文详解 八年级 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3-15页
4.焦金鹏主编.国学经典诵读丛书 资治通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6.02.第35页
5.宁鸿彬等编. 新编初中文言文详解. 1989 :284
6.余良丽著.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下.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12.第114页
7.焦金鹏主编. 国学经典诵读丛书 资治通鉴. 2016
8.《初中文言文全解》编委会编. 初中文言文全解.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08.第50页
9.王志艳编. 巅峰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02.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