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夕次:晚上停留。次,停泊。盱眙(xū yí):县名,今属江苏,地处淮水南岸。
2.落帆:降下船帆,指船停泊。逗:停留。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
3.舫:船。临:靠近。驿:驿站,传递文书的人员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
4.浩浩:盛大的样子。
5.冥冥:昏暗,昏昧。
6.“人归”句:意为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
7.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
8.秦关: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此处指诗人的家乡。
9.客:诗人自称。
降下船帆,停留在淮水边的盱胎,将小船停靠在孤零零的驿站。
浩瀚的江面上翻起阵阵风浪,夕阳西沉,暮色苍茫。
昏暗的山城里,人们皆已归家,大雁也停落在水边白色的芦苇丛中。
在这孤独的夜晚,我回忆起家乡长安,听着远处的钟声难以入眠。
此诗当作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3),时诗人出任滁州刺史。韦应物自长安赴滁州经过盱眙县,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因作此诗。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诗人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自然引出下文停船所见景物的描写。“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
颔联承接首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临,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眼见人们回家尽享家的温馨以解一天的疲惫,鸟儿们也有温暖的巢得一晚的安眠,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无限酸楚顿上心头,颇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味。此处精选意象,运用色彩明暗对比渲染了凄冷的意境,景中寓情(借景抒情),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
尾联意谓孤独之夜,怀念家乡。“独夜”“听钟”“未眠”也处处点“夕”,处处写夜,写出乡思客愁之深。
韦应物诗风委婉含蓄,多借物抒情。在《夕次盱眙县》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很多意境。如“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在这一点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出一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47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9
3.唐婷婷编.韦应物:无事风尘独不归.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