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成相,世之殃,愚闇愚闇堕贤良。
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慎听之,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尊主安国尚贤义。
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曷谓罢?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忠臣蔽塞主埶移。
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下爱民。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主之孽,谗人达,贤能遁逃国乃蹶,愚以重愚,闇以重闇成为桀。
世之灾,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师牧野,纣卒易乡启乃下。
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恶贤士,子胥见杀百里徙。
穆公任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
辨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辨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详。
治复一,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
□而有埶,直而用抴必参天。
世无王,穷贤良,暴人刍豢仁糟糠。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脩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后埶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志之荣,好而壹之神以成。
精神相反,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美不老,君子由之佼以好。
下以教诲弟子,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蹶,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辨其殃孽□□□。
请成相,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以为民,汜利兼爱德施均。
辨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
适不遇时孰知之?
尧不德,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尚得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劳心力,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甽亩,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民知孝弟尊有德。
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以为辅。
契玄王,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论举当,身让卞随举牟光。
□□□□,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过疾贤,长由奸诈鲜无灾。
患难哉!
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悖乱昏莫不终极。
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恶正直。
正直恶,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
不知戒,后必有,恨复遂过不肯悔。
谗夫多进,反覆言语生诈态。
人之态。
不知备,争宠疾贤相恶忌。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埶,任用谗夫不能制。
郭公长父之难,厉王流于彘。
周幽厉,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昂上,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禁不为,莫不说教名不移。
脩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明有基,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修领,莫不理绩主执持。
听之经。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隐远至,观法不法见不视。
耳目既显,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铍滑。
下不私请,各以□宜舍巧拙。
臣谨脩,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
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
请听我唱成相歌,世间每每有灾祸,重重愚蠢昏暗毁灭贤良者。
国君没有贤人辅佐,就像瞎子没人扶持总失措。
请听陈述国之本,请您认真仔细听,愚蠢专断事情自然办不成。
君主切忌争强好胜,群臣不能劝谏灾祸就降临。
判断臣下的过错,考察他的言与行,尊崇君主安定国家重贤能。
拒绝规劝掩盖错误,愚顽昏聩阿谀奉承大祸生。
请问什么叫无行?
国有小人多私心,互相勾结组成帮派惑国君。
疏远贤士亲近谗人,忠臣尽被阻隔国君权势倾。
请问什么叫贤能?
君君臣臣要分清,上能尊崇君主下能爱人民。
君主真若听从他们,就能一统天下海内皆听命。
国君罪过是什么?
谗人得志气嚣张,贤士隐遁国家一蹶竞不振。
要是愚蠢加上愚蠢,昏庸加上昏庸就成亡国君。
人间灾祸不断生,贤能之士遭嫉害,已有飞廉执政再任用恶来。
使得国君心志卑劣,一味享乐大造园囿与楼台。
义愤填膺周武王,率军牧野来会合,微子举义降周殷兵皆倒戈。
武王赞赏他的为人,封他宋地继承殷商的香火。
世道衰败太恶浊,谗人投机善钻营,可怜比干剖心箕子遭囚禁。
周武王诛灭商纣王,吕尚指挥大军殷民来归顺。
世间灾祸总不断,全因憎恶贤能士。
伍子胥自杀百里奚也迁徙。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强大得配五霸创设六卿制。
世间最大的愚蠢,在于厌恶大圣哲,排斥拒绝就连孔子也遭厄。
柳下惠三仕又三绌,春申君死国家基业遭毁折。
请听治国根本理,任用贤良想仔细,尧的德政光耀万世看眼里。
谗人没有行为准则,奸险颠倒竟把尧帝来怀疑。
保证事业得发展,必须分清贤不肖,从伏羲到文王武王一条道。
遵循此道国家大治,不能遵循无疑天下乱糟糟。
总括成相歌所唱,是要辨明治国方,治国根本原则在于法后王。
慎到、墨翟、季真、惠施,那些百家学说诚然不吉祥。
治国之术要专一,这样推行才吉利,君子遵守正道坚定不移易。
众人往往随意变心,谗人背义要靠刑法来治理。
世上最平是水面,端端正正不斜偏,思想像水般平就是大圣贤。
人若已经有权势,又能正直荐贤德可配上天。
因为世上没王道,贤能之士真悲凉,暴徒品尝珍馐仁人吃糟糠。
礼乐教化崩溃绝灭,圣人隐遁墨家学说受崇尚。
治理国家的常道,在于礼制与法令,礼使君子修身法使百姓宁。
发扬美德慎用刑法,国家得到治理天下大太平。
治理国家立志向,权势富贵往后放,君子就该诚笃坚持好立场。
处事敦厚信念牢固,有着深邃远大思想心中藏。
思想如果能专精,心志必然放光明,专心致志神而化之臻高境。
精神境界返朴归真,一心不二就能成为大圣人。
圣人治国有道理,美好佳妙不衰退,君子遵守此道身心都健美。
向下用来教育子弟,向上奉事祖宗在天之灵位。
成相歌辞将唱完,辞虽已尽意未绝,君子依此行事顺利又妥帖。
尊崇才德贤良之士,认清祸福辨明邪魔与妖孽。
请听我唱成相歌,说说古代圣明君,尧舜尚贤能把帝位让贤人。
许由、善卷谢绝禅让,重义轻利德行粹美放光明。
尧将帝位让贤人,全是为了老百姓。
利益均沾仁爱兼施恩德深。
治国确定上下等级,责贱分明君是君来臣是臣。
尧把权力交能人.舜得机会遇良时,崇尚大贤推举高德天下治。
虽然世上有大圣人,如果生不逢时德才有谁知?
尧不自负有德行,舜对禅让不推辞,尧将二女嫁舜又让他主事。
舜帝圣人多么伟大,南面称帝万事俱备好形势。
舜把帝位传给禹,统治天下四方地,崇尚明德推举贤良有条理。
对外不避杀鲧之仇,对内不徇私情让贤交权力。
劳神费力真勤勉,尧帝品德多崇高,不用大动干戈降伏那三苗。
提拔虞舜田亩之间,托付天下重任退休去养老。
尧帝用人得后稷,种植五谷兴农业,夔做乐正音乐美妙鸟兽悦。
任用契为司徒之官,教导人民懂得孝悌重贤德。
夏禹伟大有丰功,遏止洪水滔滔流,为民除害把那共工也赶走。
决开河岸分导积水,挖通洲渚疏浚江湖有步骤。
大禹分土划九州,平定天下功绩著,亲自操劳为民办事很辛苦。
又能得到益与皋陶,还有横革、直成能臣来辅助。
契被称为是玄王,生下儿子叫昭明,先住砥石后来迁到商之境。
经过十四代人努力,传到成汤成为殷商开国君。
殷商开国成汤王,推举人才很恰当,他想让天下给卞随和牟光。
□□□□□□□□,取法古代圣贤基业必兴旺。
愿将忠言来陈诉:□□□□□□□,乱世厌恶良善情况不改变。
掩盖错误妒嫉忠贤,经常重用奸人很少没灾难。
国家祸患真正大!
歪门邪道先采取,圣智之人被弃蠢人作谋主。
前面车子已经倾覆,后面车子不知改正几时才觉悟。
君主如果不觉悟。
也就不知苦痛情,糊里糊涂上下颠倒是非混。
忠臣内衷不能上达。
君主犹如闭目塞耳关大门。
了解真情门堵塞,执迷不悟困惑生,乖谬混乱昏聩愚昧无穷尽。
是非善恶全被颠倒。
互相勾结欺君罔上恶正人。
憎恶正直的人士,心中是非没标准,奸险邪僻失掉正确的路径。
当然不必怨天尤人,难道唯独自己很好没责任!
不知教训引为戒,重蹈覆辙事必败,顽固刚愎坚持错误不肯改。
邪佞小人多受重用,反覆进谗奸诈无比作姿态。
人性有着恶一面,如果不知加防备,争宠嫉贤就会相怨忌。
妒恨功臣诋毁贤人,臣下结党营私君上受蒙蔽。
君上一旦受蒙蔽,失去辅佐没权势,任用奸人也就不由他控制。
虢公长父引发祸乱,宠他的周厉王流亡逃到彘。
周幽王和周厉王,他们所以会失败,因为不听劝谏专把忠良害。
叹息我是什么样人,偏偏生不逢时遇上坏时代。
心里话想畅快说,一番言语人不睬,恐怕像伍子胥一样遭祸害。
陈述谏言不被听信,赐独鹿剑自刭江中抛尸骸。
历览往事教训多,君主自我当警惕,要把天下治乱是非牢牢记。
□□□□□□□□,通过这首成相歌曲表心意。
请听我唱成相歌,讲讲统治的方针,为君五条原则简要又分明。
君主如果严格遵守,臣下就能公正国运也昌盛。
臣下职责要清楚,不得闲游吃白食,务根本节费用钱财来不止。
事情都听君主安排,平民一个不能擅自来支使。
臣下坚守其职位,就能丰衣又足食,赏赐厚薄有别等级看服饰。
获取利益仰仗君主,不能任意给予私自得财资。
君主法令要明确,判断决定有标准,制度既已设立百姓知守正。
官吏升降都有规定,不论贵贱不得私与王亲近。
君主立法作准则,严禁不法坏行为,人皆悦服名教制度不倾危。
遵守法制十分光荣,犯法受辱哪有其他的正轨?
刑法恰当公布出,规定范围严格遵,臣不擅用刑法私权便减轻。
惩治犯罪依据法律,判刑轻重合理君威得保证。
请听治国何为福,明察秋毫根基固,君主善听议论必定谋略足。
施政坚持五项标准,百官莫不各司其职理政务。
听政治国抓关键,查明实情最要紧,分析错综情况谨慎施奖惩。
明显之事必获实效,隐情得显百姓归心讲诚信。
说话言语有法度,切实行动察真情,真伪分别清楚赏罚有标准。
下级不得欺骗上级,人人说出实情心地如日明。
君主通达又敏锐。
隐衷远虑皆知晓,合法非法难测之事看得清。
耳聪目明既然如此,官吏敬遵法令不敢放肆行。
君主政令一旦颁,要使行为合规定,官吏谨慎执行切莫动邪心。
下级不能徇私舞弊,各尽其能乖巧笨拙两除尽。
臣下谨慎学法律,君主掌握其变化,公正考察善于思索没误差。
法令用来治理天下,成为传统规则后人来效法。
1. 闇(àn暗):同”暗”。堕:毁。
2. 瞽(gǔ鼓):目盲。相:扶持盲人的人。伥(chāng昌)伥: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样子。
3. 布基:陈述根本。
4. 苟胜:指君主务求胜过臣下。
5. 反:反求。施:施行,指应当做的事。
6. 上同:指阿谀奉承,附和君主。
7. 罢(pí疲):无行,不贤。
8. 比周:结党营私。还:通“营”,惑乱。党与:犹言党羽。
9. 主埶移:君主大权旁落。
10. 孽:罪过。
11. 蹶:颠覆。
12. 桀(jié杰):夏朝的亡国之君,以昏暴著名。
13. 飞廉、恶来:父子二人名,殷纣王的大臣,助纣为虐者。
14. 师:进军。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南,周武王打败殷纣王的地方。
15. 易乡(xiàng向):改变方向,指倒戈。乡,通“向”。启:即微子启,殷纣王庶兄。下:投降。
16. 宋:周初封国之一,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祖:宗庙。
17. 归:归附。
18. 比干:纣王叔父,屡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刳(kū枯):剖开、挖空。箕子:纣王叔父,屡谏被囚。累(léi雷):通“缧”,捆绑犯人的绳索。
19. 吕尚:姜太公。招麾(huī挥):指挥。麾,指挥用的旗子。怀:归顺。
20.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因劝谏吴王夫差不听,被迫自杀。百里: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晋灭虞后被俘,后至秦辅佐穆公完成霸业。
21. 配:匹配。五伯:即五霸。荀子讲的五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六卿施:设置六卿的官制。
22. 逆斥:拒绝、排斥。孔子拘:指孔子周游列国,不得重用,且有困厄之事。
23. 展禽三绌:展禽即柳下惠,春秋时鲁国人,曾三次任士师,三次被罢免。绌:黜退,罢免。
24. 春申:即楚相春申君黄歇,后被李园所杀。缀(chuò辍):通“辍”,停止。基毕输:基业完全毁坏了。
25. 牧:治理。
26. 罔极:没有是非标准。
27. 险陂:阴险不正;陂,同“詖”,邪,不正。
28. 伏戏(xī西):同“伏羲”,上古帝王。
29. 法方:治国的方法。
30. 复:效法。
31. 慎墨季惠:指慎到、墨翟、季真、惠施,战国诸子。
32. 详:通“祥”,吉祥。
33. 一:专一。
34. 脩:同“修”,实行。
35. 执:掌握,实行。心如结:心意坚定不移。
36. 贰:不专一。
37. 形是诘:按照刑法治罪。形,通“刑”。诘,责问、治罪。
38. 心术:思想态度。
39. □:郝懿行校谓脱字当是“人”字。埶(shì势):同“势”。
40. 抴(yì意):通“枻”,船桨。用抴,喻善于引进贤人。参天:与天相比配。
41. 暴人:残暴之人。刍豢(chúhuàn除患):指牛羊猪等,这里比喻美味佳肴。仁:此处原作“仁人”,王引之以为“人”字是衍文,据删。
42. 墨术:墨家的学说。
43. 经:根本途径。
44. 脩:指修身。
45. 明德:发扬优良品德。
46. 后埶富:把个人的权势富利的考虑放在后边。
47. 好以待:“待”字不入韵,疑为“持”字形讹。好以持,很好地坚持。
48. 处之:对待自己的志向。敦固:精审躬亲而又坚定不移。
49. 有深藏之:把自己的志向深藏牢记心中。有,通“又”。
50. 乃:若。精:精密。
51. 荣:光明。
52. 神:指智慧达到神而化之的境界。
53. 老:衰竭。
54. 佼(jiǎo狡):好。
55. 祖考:祖宗、祖先。
56. 竭:尽。
57. 蹶:短。
58. 道:行。
59. 宗:尊奉。
60. 殃孽:祸乱,这里指奸人。
61. 许由、善卷:都是尧舜时代的人,传说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舜要把帝位让给善卷,他们都不接受。
62. 汜利兼爱:普遍给予利益和爱护。德施均:恩德布施公正均等。
63. 辨治上下:分别确定上下等级制度。
64. 推德:推举有德行的人。治:太平。
65. 不德:不自以为有德。
66. 不辞:不推辞。
67. 妻以二女任以事:指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又把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他。
68. 得:同“德”。序:次序,条理。
69.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外不避仇,指舜诛鲧而用鲧子禹;内不阿亲,指不传位给子商均,而传位给贤臣禹。阿,私。予,给。
70. 三苗:尧舜时的少数民族。
71. 甽(quǎn犬)亩:田间。
72. 后稷:周人的始祖,善于种植粮食作物。
73. 殖:种植,生长。
74. 夔(kuí葵):人名,相传是尧时的乐官,他奏乐能使鸟兽起舞。
75. 契:商人的始祖,因帮助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人民。
76. 弟(tì剃):同“悌”,尊敬兄长。
77. 抑:遏止。鸿:通“洪”,洪水。
78. 辟除:排除。共工:水神。《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79. 决:疏通。九河:同下句“三江”,皆泛指各条江河。
80. 渚:水中岛屿。
81. 傅:通“敷”,分。敷土,指划分九州。
82. 益、皋陶、横革、直成:四个古代人名,相传都是辅佐禹治理天下的人。
83. 玄王:即契,传说契是玄鸟降生,因称玄王。
84. 昭明:契的儿子。
85. 砥石:古地名,未详所在。商:古地名,商朝的首都,在今河南商丘。
86. 天乙:即成汤,商代第一个国君。
87. 论:评论、选择。举:推举。
88. 卞随、牟光:人名。传说汤把天下让给他们,他们都不接受。举:通“与”。
89. 由:用。
90. 阪(bǎn板):斜坡,这里指邪恶、邪术。
91. 更:改正。
92. 指:方向。易上下:上下颠倒。
93. 中:通“衷”,真实的情况。
94. 揜(yǎn掩):同“掩”。
95. 悖(bèi背):错乱。莫(mù暮):同“暮”,昏暗。不终极:没有停止的时候。
96. 反易:颠倒。
97. 比周:勾结一起。
98. 度:法度,准则。
99. 邪枉:奸邪不正。辟:通“僻”,邪。回:邪辟。
100. 邮:通“尤”,怨恨。
101. 岂:此处原作“岂独”,“独”字当是涉上的衍文,据删。故:事。
102. 后必有:以后会再次发生。
103. 恨:同“很”,顽固不化的意思。《庄子·渔父》:“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复:原作“后”,据王念孙《读书杂志》说改。复,同“愎”,固执己见。遂:顺从。
104. 态:王念孙《读书杂志》谓当读为奸慝之“慝”(tè)。
105. 备:防备,戒备。
106. 敛:集结。党与:同党的人。蔽匿:蒙蔽。
107. 壅蔽:堵塞,蒙蔽。
108. 失辅埶:失去了辅佐和权势。
109. 制:控制。
110. 郭公长父:即虢公长父,周厉王的臣子。由于周厉王亲信虢公长父而造成国人暴动,故曰郭公长父之难。
111. 流于彘:公元前841年西周人暴动,周厉王流窜到彘地。彘在今山西省霍县东北。
112. 忠是害:专门残害忠良。
113. 对:《尔雅·释言》:“对,遂也。”遂,尽。
114. 离:通“罹”,遭受。凶:灾难。
115. 而:以。独鹿:同“属镂”,剑名,是吴王夫差赐给伍子胥逼他用以自杀的剑。
116. 君论有五:为君之道有五条,即下文从“臣下职”到“刑称陈”各节所阐明的思想。约以明:简约又明确。
117. 游食: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118. 事业听上:一切事情都听从君主。
119. 相使:这里是擅自使用的意思。
120. 往:“佳”字的形误,佳,古“唯”字。昂(yǎng仰):同“仰”。利唯昂上,是说财富只能仰仗君主。
121. 论:指判断决定。
122. 表仪:样板,准则。
123. 进退:指官吏的任免升降。律:规律,制度。
124. 私王:私下讨好君王。
125. 君法仪:君主的法制就是行动的准则。
126. 不为:指不依法行事。
127. 说(yuè悦)教:悦服教化。说,同“悦”。名,名器,表示等级的称号和车服仪制等。
128. 称:恰当。
129. 银:通“垠”,界限。
130. 用:指用刑。私门:指贵族私人势力。
131. 威不分:君主的权力不分散。
132. 牧棋:治理国家的福样。
133. 五听:五种处理政事的原则,即上文讲的“君论有五”。修领:修理,治理。
134. 理绩:处理政事。绩,事。
135. 请:通“情”,实际情况。
136. 参伍:错杂。
137. 显:指明显的事理。
138. 隐:指隐情。反:同“返”。
139. 节:法度。
140. 稽:考察。
141. 信诞以分:真的和假的就能分清楚。赏罚必:赏罚分明。
142. 皆以情言:都说实话。
143. 通利:通达、锐利。
144. 隐远至:隐藏的和远处的情况都能了解。
145. 观法不法见不视:能够看到合法的、不合法的及常人看不出的事情。
146. 教:教令。
147. 将:实行、执行。铍(pō颇):通“颇”,邪。滑:同“猾”,狡诈。
148. 私请:以私情请托。
149. 各以□宜:各尽其能。巧拙:虚伪、笨拙。《淮南子·本经训》高注:“巧,欺也。”
150. 脩:学习。
151. 制变:掌握变革法令的权利。
152. 公察:公正地考察。论:即上文“君论有五”的论。
153. 律贯:法律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