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愿你的生活充满色彩,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加精彩。

稚子弄冰

由 zhoujunhui | 2025年08月23日 09:21:58
杨万里
宋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幼儿,小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 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杨万里在常州任上。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 “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1.稚子弄冰.古诗词网
2.张鸣等选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下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2,第96页
3.徐晓莉主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439页
4.章楚藩主编,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2,第94页
5.(宋)杨万里著,杨万里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35页
6.[宋]杨万里著,杨万里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36页
7.章楚藩主编,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2,第95页
8.邹德金主编,名家注评 全宋词 下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11,第419页

儿童
叙事
宋词精选
小学古诗
  • 上一条:鰕䱇篇
  • 下一条:使至塞上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