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愿你长出羽翼拥抱星河万里,将这世间温柔尽收眼底!

喜雨

由 古诗词网 | 2025年09月06日 17:45:36
曹植
魏晋

太和二年大旱,三麦不收,百姓分于饥饿。
天覆何弥广!苞育此群生。
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郁述西南征。
时雨终夜降,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登秋毕有成。

太和:魏明帝曹叡年号(227—233)。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
三麦:泛指庄稼。不收:没有收成。
分(fèn):特别。
覆:覆盖。弥:普遍。
苞:丰茂。群生:众生,这里指众生物。
弃之:(上天)抛弃群生。之:群生。
惠之:给群生恩惠,对群生照拂。滋荣:滋生繁茂。
庆云:即景云,也称卿云。古人迷信,以为是祥瑞之气。
郁述:即郁律,古“述”“律”音义同,云气上升的样子。
时雨:及时雨。
长雷:响声持久的雷。周:环绕。
嘉种:良种。膏壤:肥沃的土壤。
登秋:秋熟。登,成熟。毕:同“必”,一定。

太和二年天大旱,庄稼没有收成,黎民百姓特别饥饿。
苍天笼盖多么辽阔广大!它繁育成长着万物众生。
抛弃他们,他们必会憔悴困顿,养育他们,他们一定滋长繁盛。
瑞云从北方袅袅飘起,飘飘荡荡向南方飞行。
应时的好雨半夜降下,隆隆的雷声回响在庭院上空。
良种撒满肥沃的土地,秋熟时节必有好收成。

该诗有序说:“太和二年大旱,三麦不收,百姓分于饥饿。”《三国志・魏志》卷三和《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志三》都有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五月大旱的记载。据此,知该诗当作于太和二年的夏天,时久旱而雨,诗人很是欣喜,遂作该诗。

“天覆何弥广!”该诗以感叹句式领起,直呼而出,赞颂了“苞育”万物的上天,感情很是浓烈。接着,又以“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这样的诗句,强调了上天的神威,突出了群生(当然也包括诗人自己)对上天的依存关系。一个“必”字,一个“则”字,笔力雄健,含义深广,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上天的崇仰和寄赖之情。

“庆云”四句,展开写天降时雨的过程,描写具体,绘声绘色:满天烟云,从北边升起,然后,飘飘忽忽向西南方向集聚。到了半夜,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雨,雷声隆隆不绝于耳,大雨倾盆润泽久旱的土地……好一场及时雨!诗人用“庆云”“时雨”“终夜降”“周我庭”,把久旱逢霖的欣喜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这种感情,也正是广大挣扎在饥饿、死亡边缘的劳苦民众的心声。

“嘉种盈膏壤,登秋必有成”,是作者触景生情的畅想。大地膏润,嘉禾时播,遥想秋收之日,必当五谷丰登、颗粒金黄。从而结束全篇,照应了篇首对上天的礼赞,充满了喜悦和希望,结得俊爽有神。

综观全诗,通过对久旱时雨的描写,以典雅的文字、庄重的音节和浓烈的感情,歌颂了天孕万物的恩泽,表达了由衷的喜悦和美好的希望。在内容和形式上,远袭《诗经》“颂”诗模样,有庙堂文学遗风,故陆侃如先生认为此诗“很坏”(《中国诗史》)。平情而论,似嫌苛求。也有人结合曹植后期诗篇比较臆晦的特点,认为此诗采用比兴手法,实则寄托了曹植对魏明帝曹叡的希望,祈求他能如天地之无私覆。

1.殷义祥译注.《魏晋南北朝 三曹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第131-132页
2.《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编委会编.《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06.第711-712页
3.张长青编著.《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6.第117页
4.李景华著.《建安诗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01.第320-321页
5.刘以林主编;陈艳选编.《学校传世藏书文库 中国文学 三曹诗文选》.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05.第67页

咏物
赞美
  • 上一条:秋夕
  • 下一条:浪淘沙九首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