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愿你拥有无限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力量。祝你新年快乐,事事顺心!

和刘柴桑

由 古诗词网 | 2025年09月12日 10:53:43
陶渊明
魏晋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和(hè):以诗歌酬答,并依照别人的诗歌的题材和体裁而作。刘柴桑:据《莲社高贤传》,真名为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初任某官府参军,太元中期至隆安初年历任荆州宜昌县令、江州柴桑县令。入宋后隐居不仕,人又称之刘遗民。元康《肇论疏》说“自谓是国家遗弃之民,故改名遗民”。与陶渊明、周续之合称“浔阳三隐”。著有《玄谱》一卷,《刘程之集》五卷。因为刘曾作柴桑县令,故诗人称其为刘柴桑。
山泽:山林湖泽,代指隐居之处。这里指刘遗民劝作者隐居庐山。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胡事:为何,为什么。乃:竟,竟然。踌(chóu)躇(chú):犹豫不决,驻足不前。
直:只,仅仅。故:缘故。
索居:独居,孤独地生活。
良辰:指良辰之美景。奇:珍奇,稀奇。这里是不寻常的意思。
挈(qiè)杖:持杖,拄杖。挈,提。西庐:指作者在柴桑的上京里旧居。柴桑在九江西南二十里,故称“西庐”。
涂:同“途”,道路。
茅茨(cí):茅屋。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诗经·小雅·甫田》:“如茨如梁。”东汉郑玄注:茨,屋盖也。”已就治:已经修补整理好。就,成。
新畴(chóu):新开垦的田地。畴,已耕作的田地。畬(yú):第三年治理新垦的田地。《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谷风:即“榖风”,指东风。《尔雅·释天》:“东风谓之榖风。”凄薄:犹“凄紧”,寒凉,寒意逼人的意思。薄,迫近,接近。
醪(láo):浊酒。饥劬(qú):饥渴劳苦。劬,劳累。
弱女:古代习俗,生女后即酿酒,并将此酒埋藏在山坡,等到其出嫁时再取出饮用。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此处为比喻薄酒。男:喻醇酒。一说“弱女”乃陶渊明之女;又说指刘柴桑之女。
良:很,甚,极其。
栖栖:忙碌不安貌。
共相疏:谓己与“世中事”相互疏远。疏,疏远,不亲近。
称(chèn):符合,相当。《韩非子·五蠹》:“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奚:何,疑问词。
去去:指岁月的渐渐流逝。百年外:指死后。
翳(yì)如:隐没,消失。如,好像, 如同。

久已招我隐庐山,为何犹豫仍不前?
只是为我亲友故,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美景入胸怀,持杖返回西庐间。
沿途荒芜甚凄凉,处处废墟无人烟。
简陋茅屋已修耷,还需治理新垦田。
东风寒意渐逼人,春酒解饥消疲倦。
薄酒虽不比佳酿,总胜无酒使心安。
世间之事多忙碌,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田织布足自给,除此别无他心愿。
人生百岁终将逝,身毁名灭皆空然。

此诗是陶渊明回答刘柴桑(刘程之)邀请他隐居庐山的事。刘程之与陶渊明往来关系甚密,陶集中有唱和诗《和刘柴桑》《酬刘柴桑》二首。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云,晋安帝义熙十年(414)七月,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等人结白莲社,刘程之为社中十八贤之一。他们招陶渊明入社,陶渊明不肯,此诗就是他写给刘程之的一首和诗,当时陶渊明五十岁。而逯钦立注《陶渊明集》将这首《和刘柴桑》诗系于晋安帝义熙五年(409),陶渊明四十五岁。吴瞻泰《陶诗汇注》谓“此诗为庐山无酒而发”,张玉榖《古诗赏析》把此诗看作是“别刘归家和刘之作”,方东树《昭昧詹言》说此诗是“和刘即自咏”。

这是一首和诗,诗人闲话家常,回答友人刘程之的提问,赞美了刘回归自然、耕织自足的生活态度,也流露了陶潜自己安于隐遁、不慕名利的情趣。题材上,这是首田园交游诗,融田园诗、交游诗于一体。

此诗可分为三层。“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此为第一层,以问答的句式代刘程之剖白心迹,追述往日企盼山泽而徘徊官场的苦衷。前两句为刘程之的问语,后两句是陶渊明的答语,二者浑然地融于一体,组成一个独立整体。援引他人的问语入诗,一问一答,是陶诗的新创。从这四句一问一答的方式看,可能在此之前曾有人劝仕过陶渊明(如《归去来兮辞》序云:“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陶渊明作了这首诗表明长期归隐的心迹,算作回答。这种问答体的写作范式,对后来杜甫“三吏三别”的创作影响很大。“见招”为拟人法,移情法,不写友人之神往,而说是山林泽国在召唤,物我无间,往来绸缪,心存亲切之见。“久”字突出时间之长。后两句说明既然早已心慕自然而一直踌躇回顾、未能遽然挂印而去的原因。人生于社会中,总有些义务、人情要照顾。他是迫于生计、碍于亲旧,故未能及早隐山林。这个解释通达自然,饱含人情,显出诗人体切之深。这个回答,前句淡然,后句紧促,奠定了全诗的内容基调。

从“良辰入奇怀”以下十句为第二层。人生于社会中自然要顾及义务责任,但人生于天地间,还有自已的心灵与个性。当心灵受不了过重的负载时就会挣开束缚,摆脱樊笼,归于自然。“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两句构筑而出的是一幅人、物交相而织的静穆画面。这种静谧随着一“入”一“还”,又满是动感。“入”字尤为高妙,仍为拟人写法,不写归隐者企盼良辰之状,而说良辰扑入人之怀抱,犹如“悠然见南山”之“见”字,一个字就道出了景与目谋,心与景会,天外飞来,悠然神会之状,如印印泥,丝丝入扣。如此直捷的感悟,定当触发深藏的宿愿,想来刘程之即此“归去来兮”。“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两句写归途所见,点出了时代之黑暗、民生之凋敝,田园之荒芜,也正是这种“乾坤含疮痍”的痛苦现实加快了隐者远离官场的步伐。“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四句正面赞颂刘程之清苦而不失自我的劳动生活、乡隐乐趣,其中也融铸了陶潜自己的隐居经验和生活感受。茅屋修好了,夏日纳凉于北窗下,当得羲皇上人。新开垦的田地需要整治了,把希望与汗水一道洒下,劳动所得,虽苦犹甘。初春的风尚有些寒意,也撩拨起一丝早已沉于心底的失望和凄清,但回家喝上三两杯家酿春酒,松松筋骨解解乏,似醉非醉中望着朦胧的山雾,心中又涌上了莫名的欢喜。“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两句是陶渊明安慰刘程之关于家庭子女琐事的话。想来必是刘家又新添了丁口,美中不足的是生个女娃,所以陶渊明用这样的话来安慰他。这种安慰语是针对刘柴桑的牢骚和苦衷而发的。因为男丁可充作“力子”,用于田亩耕种,勉强养家糊口,如同他当年出为柴桑令,以求“入山之资”一样,纯然是出于生计的考虑,所以陶渊明开导他不如学豁达一些:“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生男生女都一样有用,女子织布跟男子耕种一样可以补贴贫寒的家用,有耕有织,不必奢求。这一段文字以己度人,摹写刘程之归隐生活,质朴自然,措语简淡,淡至看不见诗,犹如老朋友对床夜语,这正是陶潜的好诗。因为冲淡的语言内包含着真挚的感情,没有虚饰,没有造作,使人感到“语淡而味终不薄”。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最后一层即事议论,感慨世情,更多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见解,既是安慰友人,也是自我排解。“栖栖世中事”是诗中的总合之笔。此前的诗人之事、刘柴桑之事,个人之事、社会之事,如涓涓细流,汇聚于此,成海纳百川之笔势。“栖栖”的急遽不安之态,与下句“岁月共相疏”前后辉映相承,共同传递着岁月飞逝、世事蹉跎的感慨。“共”字意蕴丰富。有人我之共:诗人与刘柴桑;有物人之共:世中事、岁月与诗人、刘柴桑;有物物之共:世中事与岁月。着一“共”字,顿显人我、物我相互交织的流动之感,将“岁月”这一静态之物击撞得动态纷纭。“岁月”一动,牵人、我、世中事因之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笔法独特而巧妙,风流尽在“共”字之中。“疏”也不是简单的疏弃之意,它强调的是时间如白驹过隙的一种飞逝之感。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况且这又是一个栖栖不安的社会,能保全生命、自耕自织以求暖衣足食也就够了,超过了人本体之要求就是非份之想了。“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也应西北流。”百年之后,同归于灭,身尚不在,利禄名望更没有什么长久价值。这种人生苦短的思想自然有消极的成分,但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浮云富贵、敝屣功名的观点也堪称一副清凉剂,对那些热衷于刀口上舔血的如蝇小人也是一篇极好的醒世之文。

这首和诗以己度人,由人及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既可看作刘程之的人物速写,也可看作陶渊明的自我写照。作者以清淡之心写清淡之人,摹清淡之品,修饰愈少而愈见其“真美”。

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977-978
2.王振泰.再说“弱女”乃陶渊明之女儿.九江师专学报,1998(3):58-67
3.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9.88-90
4.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4-87
5.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93-495
6.钟书林.隐士与世情——陶渊明《和刘柴桑》诗析义[J].名作欣赏,2008(9):93-95
7.龚 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35-36
8.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541

友情
田园
赞美
饮酒
  • 上一条:浩歌
  • 下一条:天上谣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