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愿我的宝贝永远在爱的海洋里遨游,在幸福的天空翱翔,平安快乐永恒!

终南山

由 诗词篇 | 2025年09月15日 13:36:06
终南山行、终山行
王维
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为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亦作“太一”,既是终南山的主峰,又是终南山的别名。《元和郡县志》卷一:“终南山在(京兆府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近天都:犹言高与天连。天都,天帝所居之处。这里指帝都长安。
“连山”句:极言终南山之广。连山,一作“连天”。接,一作“到”。海隅(yú),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回望合:四望如一。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左右青霭,表里紫霄。”霭,云气。入看,逼近看。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将天上星宿和地上区域联系起来,把地上某一区域划在某一星空的范围之内,称为分野。
中峰:指终南山的主峰太乙峰。此句意谓仅太乙主峰一山,已属于不同的分野,这就突出了终南山区的大。
壑(hè):山谷。
殊:不同。
人处:有人居住的地方。
隔水:一作“隔浦”。
樵夫:打柴的人。

巍巍的终南山紧靠着长安帝都,连绵不断的山峰仿佛直达海隅。
走出山来回头一望见白云合拢,进入山中青青的烟雾若有若无。
中央山峰就是两个星区的分野,各个山谷的气候各异阴晴悬殊。
想找个有人居住的地方去投宿,隔着清浅的山溪寻问打柴樵夫。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载(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此诗当为隐居终南山期间所作。王维是一个思想矛盾十分尖锐的诗人,他本身很聪慧,很早就入仕,但他长期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而想要真正归隐又无法做到,所以他只好“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了。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短短四十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是写远景。“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其实是艺术夸张。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省天水市,东止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更不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颔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它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诗人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青霭入看无”与“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这一联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颇富含蕴。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正因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颈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众壑殊”,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尾联看似与全诗无关,却是神来之笔,写出了高山大壑带给人心的荒远幽深之意。玩其语意,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省略了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樵夫”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总的来看,诗人由远及近、由外入内、由低到高,从不同的视角,抓住不同的特征,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渲染出终南山的神韵。全诗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1.(清)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 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293.
2.张勇编著. 王维诗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 武汉:崇文书局, 2017:130-132.
3.马茂元选注. 唐诗选 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120-121.
4.马玮主编. 王维诗歌赏析.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7:115-117.
5.王宗康主编;薛佩生副主编. 经典古诗五百首 上.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9:52.
6.周掌胜选编;周掌胜注释;彭万隆评析. 全图本国学经典丛书 新编千家诗评注 全图本.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8:50.
7.刘首顺著. 唐诗三百首全译.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238.
8.俞平伯,萧涤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写. 唐诗鉴赏辞典 1.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155, 179-181.
9.陈伯海主编;孙菊园,刘初棠副主编;陈伯海书系主编;朱易安,查清华副主编. 唐诗汇评 增订本 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486-488.

  • 上一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下一条:哀江头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更多>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