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愿你每天都有好心情,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生命中的美好礼物。简单生活,快乐无限!

春暮西园

由 古诗词网 2025-09-23 14:25:30
高启
元代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满:指水满。
晴波:阳光下的水波。释”阳光“,误。

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池塘里满漾着的粼粼春波,池面上倒映着的晴朗天空,池周围缭绕着的嫩绿芳草——这一切,你或许会想起谢灵运笔下“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的初春美景。然而,你可不必为晴空的一碧如洗而欢欣,那是潇潇春雨过后的景象,这雨洗净了天空,可也带走了春色!至于那池畔的芳草,若你读过谢灵运的另两句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游赤石进帆海》),怕也不能把它们只看成是春天正盛的象征吧?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菜畦?你会说,那可是农人野夫的躬耕之处,有何风雅气息能从其间飘逸出来?你会举出无数例子证明,文人骚客向来只留连于月下花前,何尝为油菜黄瓜而徘徊不舍?可是,就是这最俗、最不起眼的所在,诗人的慧眼,却偏要使它放出光彩、生出诗意;你没见那畦上纷纷扰扰的粉蝶儿么?它们为何今日来得如许之多?不就是邻家的花朵给春雨摧折得零落满地,才使这儿的菜花大增了招蜂引蝶的魅力?你要直待面见了落花才知春尽,难道不自惭反应迟钝缺乏生活的灵性?就凭这畦上的蝶阵,不也能升起同样的悟念?你若见了落花便忙着伤春,岂不是太嫌俗套?请看看这蝶舞蜂狂、飞得正欢,这暮春时节,不也别有一番盎然情趣,可供你赏玩,令你欣悦?你要想做一个诗人,怎能没点自己的眼光?此诗又题作《西园即事》。西园,大约在高启所住娄江(今江苏太仓)寓馆边上,高启诗中经常提及。在眼前蝶飞的瞬间,即悟到花的落尽、春的逝去,随之便是一首立意新奇的小诗出手:这份敏捷,真令人叹服。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 上一条:初夏游张园
  • 下一条:咏怀八十二首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更多>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词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