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 我的收藏 (opens in new tab)
愿你所到之处皆为热土,愿你所遇之人皆为良善!

咸阳城东楼

由 古诗词网 2025-10-12 16:03:29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唐代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旧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里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溪云”句: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故国”句: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自东边而来。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仿佛家乡沙洲。
溪云突起红日沉落在寺阁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过客莫问当年兴亡之事,只见渭水一如既往向东奔流。

此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许浑任监察御史时。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写诗人登咸阳城阁楼眺望远方风景之所思所慨。诗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而历代流传以“咸阳城东楼”为题更为广泛。周汝昌主张“西楼”,理由是“一是醒豁,二是合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诗云“一上高城万里愁”。“一上高城”者,登上咸阳城的西门城楼也。许浑青年时代由家赴京应试,多次名落孙山,利用间隙一游咸阳,是很自然的事。“万里愁”,谓其离家之后,功名无望,不免忧愁也。离家既远,又数上不第,秋晚登临,自不免有岁月蹉跎,老大徒伤的慨叹。“万里愁”三字的具体含义应该说是很丰富的。下面接写远眺所见之景。时当初秋,蒹葭杨柳尚未凋枯,以致当诗人看到黄土高原上这一片绿色,竟恍惚有置身江南汀洲之感。一个“似”字,点明了这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这本是触景生情,融情入景之笔,巧妙地透露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这句并非实写,乃是虚实相间,以实引虚,实景与遐想之合耳。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溪云”句,许浑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这其实明白标出了作者所在的位置:他是在咸阳城的西门城楼上。这时,他朝西眺望,正面对着慈福寺阁,南望则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磻溪,是两千年前太公望直钩垂钓处。“溪云初起”写的是袅袅暮烟。“日沉阁”是说夕晖已落于寺阁背后。这只有西边才能看到的景色。“山雨”句写的是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细腻感觉,同样也是有现实依据的。这一句由于气韵生动而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一写景名句常被后人借用来形容晚唐时期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亦即赋予了它一种象征的意味。这也不能说完全脱离作者本意而牵强附会,这里既有引申、借用之意,但与诗人原意也绝非毫无瓜葛。一个诗人写登临览眺之诗,除应写出眼前景,最要紧的当然是写出他此时此地的内心感受。作为一个情操高尚的诗人,心中必不会只忍着一己之私,他会想得更远更深,会由个人的命运多舛想到国运的兴衰隆替。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诗人将视线移远,随那些惊惶于风雨欲来而急急归巢的鸟雀,俯视当初那繁华而今荒芜了的秦代宫苑;复利用听觉,从隐伏于黄叶间的秋蝉之哀声里,体味着强大一时的汉朝的衰亡。咸阳在秦汉时为首都所在,建有大批宫殿,后来又建有许多陵园。登咸阳城楼,触目便是古代遗迹,不由得诗人怀古伤今之幽思不油然沛然。诗人的情绪在这样的缅怀中达到最低沉悲壮之处。之所以如此,显然因为他并非仅仅在吊古,更重要的乃是在伤今;不仅仅是念己,而且是在忧国。从诗的字里行间,读者能够听出诗人对每况愈下的唐朝政局的由衷叹息。最初想列以“山雨欲来风满楼”借喻唐国势之衰者,恐怕就是有鉴于隐含在诗中的这种复杂情绪。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行人”是作者自谓。历来诗人惯用这种自问自答、自譬自解的手法。既然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黄金时代,而这时代也早像渭水东流那样远逝而去,“行人”如今看到大唐的衰危,就没有什么可以想不开的了。这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就是许浑在另一首诗中明白表述的“兴亡不可问,自古水东流”(《洛阳道中》)之意,是许浑在许多咏史怀古诗中所反复流露过的。这种情绪无疑显得消极頹唐,但却真实地吐出了诗人的心声,也深刻地反映了晚唐的时代特征。时至国势江河日下的晚唐,又是一个像许浑这样仕途蹭蹬的不遇之士,如果说出些气壮如牛的豪言壮语,反而会令人觉得虚伪造作。

最后两句有异文,一作“行人莫问前朝事,渭水寒光昼夜流”。如果说承接颈联的“秦苑”“汉宫”将“当年事”换成“前朝事”无甚大碍的话,那么,对句“渭水寒光昼夜流”,一是让人想起孔夫子的“逝者如斯”之叹,二是令人联想吕岩的名句“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三是可避免“欲来”与“东来”二词中“来”字的重复。又“寒光”另作“寒声”,虽说声、光均可形容渭水东流的状态,但“声”字作用于听觉,使画面有了立体感,似更胜于“光”字。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堪称晚唐登临之作的翘楚。

1.韦 縠.才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93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46
3.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8-379
4.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52-1053
5.郭殿忱.许浑表字、籍里、诗集与《咸阳城东楼》考异.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0(3):92-93
6.董乃斌.说许浑的《咸阳西门城楼晚眺》诗.名作欣赏,1985(1):158-159
7.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7

  • 上一条:商山早行
  • 下一条:行香子·树绕村庄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林杰
杜甫
贺知章
崔颢
欧阳修
陆游
曹丕
王湾
李峤
李贺
虞世南
白居易
马致远
岑参
叶绍翁
更多>

分类

七夕节
中秋节
乐府诗
乐观
亲情
以古喻今
借古讽今
借物喻人
儿童
元宵节
写山
写景
写雨
写雪
冬天
劝勉
劝学
动物
励志
友情
叙事
古诗十九首
同情
咏史
咏怀
咏柳
咏梅
咏物
咏竹
哀怨
哀愁
哲理
唐诗三百首
夏天
孤寂
宋词精选
宫怨
寄赠
寒食节
寓言
山水
幽怨
归隐
忧伤
忧国
更多>
关注知乐知微信公众号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