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 我的收藏 (opens in new tab)
祝贺晋升!愿你在新的岗位上再创佳绩,领导力与日俱增,职业道路越走越宽广。

论语十二章

由 古诗词网 2025-10-13 10:41:09
《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则
孔子弟子
先秦

初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高中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初中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习,温习。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为,帮助。
10.忠:尽心竭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dài):疑惑。
23.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2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5.堪:能忍受。
26.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27.者:代词,“·······的人”。
28.好:喜爱,爱好。
29.乐:以········为快乐。
30.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31.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32.义:即“宜”,行为的尺度。
33.于:介词,对,对于。
34.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5.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6.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37.川上:河边。川,河流。
3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39.三军:指军队。
40.夺:改变。
41.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42.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43.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44.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45.仁:仁德。
高中
1.敏:勤勉。
2.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3.而:如果。
4.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5.喻:知晓,明白。
6.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
7.史:虚饰,浮夸。
8.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9.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10.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
11.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12.平地:填平洼地。
13.知:同“智”。
14.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15.一日:一旦。
16.归:称赞,称许。
17.目:条目,细则。
18.事:实践,从事。
19.一言:一个字。
20.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21.夫:那。
22.兴:指激发人的感情。
23.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24.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5.怨:指讽刺时政。
26.迩(ěr):近。

初中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4]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已,却不生气,不是很有修养吗?【另一个释义版本】)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贫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见)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 [6]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高中
孔子说:“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怎么来遵守礼仪?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怎么会懂得音乐?”
孔子说:“早上得知真理,晚上死去也无遗憾了。”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利益。”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在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不足)。”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二者兼备,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卸下重任,这不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说的这些话去做。”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学生们为何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培养激发人的感情,可以提高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能力,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学得讽刺的方法。近呢,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远呢,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还能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

《论语》是中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1.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电子课本网 [引用日期2025-10-13]
2.卫东、梓君、杨波、张蕾朗读,苏立康审听.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朗读带.北京.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2016-8
3.《四书集注》: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4.王新,金海峰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06.第5页
5.《论语》十二章【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统编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引用日期2025-10-13]

打赏

  • 上一条:山坡羊·潼关怀古
  • 下一条:小石潭记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林杰
杜甫
贺知章
崔颢
欧阳修
陆游
曹丕
王湾
李峤
李贺
虞世南
白居易
马致远
岑参
叶绍翁
更多>

分类

七夕节
中秋节
乐府诗
乐观
亲情
以古喻今
借古讽今
借物喻人
儿童
元宵节
写山
写景
写雨
写雪
冬天
劝勉
劝学
动物
励志
友情
叙事
古诗十九首
同情
咏史
咏怀
咏柳
咏梅
咏物
咏竹
哀怨
哀愁
哲理
唐诗三百首
夏天
孤寂
宋词精选
宫怨
寄赠
寒食节
寓言
山水
幽怨
归隐
忧伤
忧国
更多>
关注知乐知微信公众号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