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文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成语
  • 祝福语
  • 我的收藏 (opens in new tab)
愿你如愿遇到生命中的缘分,不早也不晚,不急也不缓!

寺人披见文公

由 古诗词网 2025-11-13 17:42:02
左丘明
两汉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吕甥、郤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而杀死文公。寺人披请求进见,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拒绝接见,说:“蒲城的战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赶到,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逃到狄国同狄国国君到渭河边打猎,你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过了第二天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在蒲城被你斩断的那只袖口还在。你就走吧!”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大概已懂得了为君之道。如果还没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灾难。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尽多大的力量。您当时是蒲人或狄人,对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不会再发生蒲、狄那样的事件吗?从前齐桓公抛弃射钩之仇,而让管仲辅佐自己,您如果改变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驱逐的命令?这样,要逃走的人就会很多了,岂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于是文公接见了披,他把即将发生的叛乱报告了文公。晋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国的王城会晤商量应付的办法。三月的最后一天,晋文公的宫室果然被烧。瑕甥、郤芮没有捉到文公,于是逃跑到黄河边上,秦穆公诱他们过河把他们杀了。

1: 吕、郤(xì):吕即阴饴甥,他的采邑除阴外还有吕(今山西霍县西)、瑕(今山西临猗附近),故又称吕甥、瑕甥。郤即郤芮。二人都是晋惠公、晋怀公的旧臣。
2: 畏逼:害怕遭受迫害。弑:古时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3: 见:谒见。寺人披:指叫披的寺人,寺人为内官,即后来的宦官。
4: 使:派人来到某个地方。让:斥责。
5: 蒲城之役:献公曾被骊姬迷惑,欲立骊姬之子奚齐,逼死太子申生,抓捕夷吾和重耳(文公),而寺人披乃所派去攻打重耳居住地蒲城的人。一宿:隔一夜。女:同“汝”,你。
6: 田:打猎。中宿:隔两夜。
7: 袪(qū):衣袖。
8: 入:回到国内。其:在这里表示推测语气。之:指为君之道。
9: 及难:遭遇灾难。
10:唯力是视:即“唯视力”,只看自己力量多大,就尽多大力量。
11:余何有焉: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12:齐桓公置射钩:鲁庄公9年(公元前685年),管仲奉公子纠与齐桓公战于乾时,管仲曾射中齐桓公革带上的钩,后来他投奔齐桓公,齐桓公能听鲍叔牙劝说,置射钩之仇而不问,任用其为相。
13:潜:秘密地。
14:诱:诱骗。

晋文公元年(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晋国大臣吕甥、郤芮密谋纵火烧死晋文公。宣官寺人披得知此事后,求见晋文公。寺人披此前曾两次刺杀文公,文公不想见他。后经寺人披一番合情人理的辩白,文公才答应接见他。寺人披告诉文公吕甥和郤芮的阴谋,这才避免了一场祸乱的发生。左丘明为了宣扬为君者的美德,写下此篇。

文中大量采用对话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最出彩的对话应该是寺人披应对晋文公谴责时候的对话,这段话几乎占去了该文章的主体部分。人物语言的应用极其精妙,大量引证、旁证、对比、反问句式的引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寺人披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这些独特的语言方式,达到了说服第三方的效果。

文章在一开始,并没有采取大量的铺叙和背景介绍,而是直接说出了寺人披见晋文公的原因,是因为“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这样的语言干净利落,可以直接将读者带入情节氛围,而且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描写,阐述晋文公的政治处境和周边环境特点。

该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中心突出,指向明显,没有一点赘述,全文通读一气呵成。言简意赅的行文,可以避免拖沓浅白的赘述,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可推敲性。欲抑先扬的语言特点,倒叙插叙的引入,衬托、典故等艺术形式的运用,都为人物形象的丰满与立体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1.春秋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国学网 [引用日期2025-11-13]
2.(清)纪昀主编;鸿雁注解.《图解四库全书精华》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11月1日. 253-254
3.(春秋)左丘明著;刘树江评注.《国学课堂 左传 解读版》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05-01.59页
4.(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谢烨编.《古文观止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20页 

  • 上一条:子鱼论战

猜你喜欢

归园田居
江行无题一百首
登泰山记
雁门太守行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林杰
杜甫
贺知章
崔颢
欧阳修
陆游
曹丕
王湾
李峤
李贺
虞世南
白居易
马致远
岑参
叶绍翁
更多>

分类

七夕节
七言古诗
七言律诗
七言绝句
中秋节
乐府诗
乐观
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
亲情
以古喻今
借古讽今
借物喻人
儿童
元宵节
写山
写景
写雨
写雪
冬天
劝勉
劝学
劝谏
动物
励志
友情
叙事
古文观止
古诗十九首
史记
史论
同情
告诫
咏史
咏怀
咏柳
咏梅
咏物
咏竹
哀思
哀怨
哀愁
哲理
唐诗三百首
回忆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