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文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成语
  • 祝福语
  • 我的收藏 (opens in new tab)
愿往后的日子里都是阳光,所有的美好和温暖都如约而至!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由 古诗词网 2025-11-24 09:07:46
心经
玄奘
唐代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观自在”强调其通过智慧观照而得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正在深入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到彼岸)之时。
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指构成人的五种要素——色(物质)、受(感受)、想(思想)、行(意志行为)、识(意识)。照见它们本质为空性。
度一切苦厄:因此能超越一切痛苦与灾难。
舍利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著称,此处作为对话对象。
色不异空……亦复如是:物质现象(色)与空性没有分别;其他四蕴(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诸法空相: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这种空性不是虚无,而是无自性、缘起性。
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空性超越生灭、垢净、增减等二元对立。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意识界:十二处(六根+六尘)与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皆不可得。
无无明……无老死尽:十二因缘(从无明到老死)及其断尽,皆不可执取。
无苦集灭道:四圣谛(苦、集、灭、道)也是方便说法,实相中无实体可得。
无智亦无得:没有能证之智,也没有所证之果。
以无所得故……究竟涅槃:正因无所执着,菩萨才能心无挂碍,远离恐惧与妄想,最终证入涅槃。
三世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皆依般若智慧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是大神咒……真实不虚:般若波罗蜜多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真实消除一切苦难。
揭谛揭谛……菩提萨婆诃:梵语音译咒语,意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众都到彼岸去,速速成就觉悟!”
(由AI提供)

观自在菩萨在深入修行般若智慧、到达彼岸的时候,清楚地照见构成我们身心的五蕴(色、受、想、行、识)本质上都是空的,因此能够超越一切痛苦和灾难。

舍利子啊!物质现象(色)与空性没有差别,空性也与物质现象没有差别;物质现象就是空性,空性也就是物质现象。人的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都是如此。

舍利子!一切万法的真实相状是空的,它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没有污垢,也没有清净;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因此,在空性之中,没有物质形色,也没有感受、思想、行为和意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没有眼界,一直到没有意识界;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的断尽,一直到没有老死,也没有老死的断尽;没有苦、集、灭、道四圣谛;没有能证的智慧,也没有所证的果位。

正因为一无所得,菩萨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中没有任何牵挂障碍;因为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惧,彻底远离了颠倒妄想,最终达到究竟的涅槃境界。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才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应当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具有极大神力的真言,是能破除无明黑暗的大光明咒,是至高无上的咒语,是无可比拟的究竟咒语,它能消除一切苦难,真实不虚!

因此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的咒语,就是: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众都到彼岸去吧!愿速速成就觉悟!)
(由AI翻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虽仅260余字,却是佛教大乘般若思想的精华所在,被誉为“经中之王”。其语言凝练如金、义理深邃如海,千百年来被无数修行者诵持、学者研究、艺术家演绎。
核心思想:《心经》的核心是“空”——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而生,无独立不变的自性。
修行意义:通过体悟“空性”,放下对自我和外境的执着,从而解脱烦恼、证得涅槃。
咒语作用:结尾的咒语是密教修持的一部分,象征般若智慧的加持力。

  • 上一条:秋水
  • 下一条: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猜你喜欢

乐游原
自遣
谏太宗十思疏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信陵君救赵论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林杰
杜甫
贺知章
崔颢
欧阳修
陆游
曹丕
王湾
李峤
李贺
虞世南
白居易
马致远
岑参
叶绍翁
更多>

分类

叙事
边塞
送别
道德经
遗憾
酬赠
重逢
重阳节
长诗
闺怨
题画
饮酒
鼓励
哲理
励志
七夕节
唐诗三百首
中秋节
明志
乐府诗
乐观
亲情
以古喻今
传记
借古讽今
借物喻人
儿童
元宵节
写山
写景
写雨
写雪
冬天
劝勉
劝学
劝谏
动物
友情
古文观止
古诗十九首
史记
史论
同情
告诫
咏史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