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愿你的家庭和睦幸福,亲人安康,共享天伦之乐!

暮江吟

由 诗词篇 | 2025年09月10日 12:43:15
白居易
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黄昏。江:指长江。一说指长安城东南的胜景曲江池。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夕阳。
瑟瑟:宝石名,碧绿色。这里用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
可怜:可爱。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一道残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深碧一半染得通红
最惹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圆润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弯弓。

此诗大约是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作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中沿长江作此诗。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新月东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04
2.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8
3.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3-254
4.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34-535
5.王 昶.诗词曲名句赏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94
6.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05-906
7.陈伯海.唐诗汇评(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143
8.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6

写景
唐诗三百首
小学古诗
山水
  • 上一条:竹石
  • 下一条: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