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多变的永远是天气,不变的永远是关心,愿淡淡的柔风风拂去你每天的疲惫,缕缕的阳光传递我真诚的祝福!

秋思

由 古诗词网 | 2025年09月12日 15:08:56
陆游
宋代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利欲:追求利禄的欲望。驱:驱使。万火牛:战国时燕、齐交战,燕攻破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即墨没有攻破。齐将田单在牛角上捆绑利刃,牛尾纵火,使牛冲向燕军,大败燕军,保全了齐国。这里是说利欲可以使人疲于奔命,无所顾忌。
浪迹:到处漂泊,行踪不定。沙鸥:一种水鸟。
日长似岁:一日长似一年,比喻时间慢。方:才会,才能。觉:觉察,意识到。
休:完结,忘却。
砧杵:洗衣的石板和木棒,这里指捣衣声。残:月渐西沉。
井梧:井旁所种梧桐。摇落,凋残,零落。
舒:舒展,这里是登高望远的意思。
安得:哪里能够得到。元龙:即陈登,字元龙,三国时魏人,素有扶世救民的意向。百尺楼:《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陈登曾任广陵太守,为人豪放不羁,客至,常自上大床卧,使客人睡下床。一日,刘备、许汜在刘表处品评人物,许汜对陈登有所贬词。刘备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

利欲驱使人们好似火牛,江湖浪迹犹如一只沙鸥。
白日方长似年闲时方觉,事情天大亦将一醉方休。
捣衣声里残却巷深明月,井旁梧桐摇落故园深秋。
欲想老眼远眺更无高处,哪里能得元龙百尺台楼。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陆游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成,升宝章阁待制,致仕。陆游以《秋思》为题的诗颇多,此诗见《剑南诗稿》卷四十七,据第六句“井梧摇落故园秋”可知,当为陆游致仕后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所作。作为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诗句,表现着诗人的赤子之心。抒发扫胡尘,靖国难,为收复中原,统一祖国而奔走、呼号,的确是诗人毕生的任务。他始终希望拥马横戈,即使是被朝廷排挤,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时,梦魂萦绕诗人的仍然是驰骋疆场。因而,他的不少诗歌,于激扬飞跃之中常常回荡着悲怆的旋律,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秋思》就是一首饱含志士苦闷的作品。

这首诗一开头,作者就用“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两句做了鲜明的对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追名逐利、蝇营狗苟的小人,表现了自己高尚的情趣。“万火牛”,作者巧用典故,把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比做尾巴上着了火的牛,乱撞一气,几笔便勾画出了他们的丑恶嘴脸。“沙鸥”,是作者自比,意指自己来去自由,浪迹江湖,洁身自好,不染俗尘,高尚的情趣自在其中。接下来,作者又用了两句对仗十分工整的句子描写这只“沙鸥”的生活:“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青壮年时代的陆游抱负很大,自许也是很高的。“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长歌行》) “一身报国有万死”,“直斩单于衅宝刀”等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诗句经常出现在他的笔下。时至暮年,也并没有英雄气短。“日长似岁”固然是“闲”时方才感觉得到,但南宋偏安一隅、山河残破时的“闲”对于一个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志士来说是痛苦的,而“日长似岁”之中又包含着作者愤懑不平的自嘲和期待之情。同样,“事大如天”也能在“醉”中求得安宁,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已非易事,然而,在国耻未雪、亡国惨祸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求醉告卧对于一个日夜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人来说等于慢性自杀。因此,这两句诗粗看起来似乎轻轻松松,但其内在感情确实是很深沉的。

诗的第三联“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表面上看起来,作者似乎只是在写景,表现自己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心情,其实,既然是“敲残深巷月”,那么这其中就隐含着一个从月牙初升“敲”到残月西沉的过程,也就是说,作者彻夜无眠,一直在听着从小巷深处传来的单调而又乏味的捣衣声。不仅如此,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作者别的地方都不去,偏偏坐守在枯井旁,看那秋叶慢慢地从梧桐树上飘落下来的情景,去感受秋气的肃杀。“摇落故园秋”,同样也表现了一个从“不落”到“落”的漫长过程,说明作者长久地耽于此事,至少是长时间地注意到此事。诗的开头作着以“沙鸥”自比,作者声言自己“事大如天醉亦休”,此刻却突然心情沉闷,昼夜无眠。诗的最后两句对此做了明确的回答:“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元龙百尺楼”,用的是刘备批评许汜的典故。很明显,刘备所说的“百尺楼”,是为了批评在国难当头时斤斤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的许汜而做的比喻。诗人在这里巧用这个典故,表面上看来似乎仍然在承接上文,故作放达——他尽管彻夜无眠,心情不好,但还有心思凭高望远,舒展一下昏花的老眼。然而实际上,他既要登高,却一定要选择那个像许汜那样“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的小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百尺楼”才行,至此,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已经非常清楚地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写得悲愤沉郁,但诗人内心的种种悲愤并不说破,只是旁敲侧击,反复渲染,加之比喻、夸张、反衬、双关等手法的成功应用,让诗人心中的块垒隐然可见可感,且感人至深。诗人以“万火牛”比喻世人为利欲驱使的疯狂,形象可感,震撼强烈。以“沙鸥”喻自己,隐约可以探知诗人的孤单与飘零之感。闲中度日如年,衬出不是真闲;醉了万事皆抛,可见是想真醉。然而醉酒又如何能真解脱,无非是一刻的心灵麻醉。砧杵、落叶烘托出一片浓浓乡情;登高无地,既烘托出满怀悲愤,又双关点出世无英雄,更无知己,真是“悲愤到无处可说”。

1.谢枋得.千家诗.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17.217-218
2.唐守文.蒙学诗文选集.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56-157
3.王星.国学经典丛书 千家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264-265
4.谢枋得.千家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68
5.康素娟.白话千家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178
6.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3-215
7.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76
8.包和平.书画千家诗.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437
9.徐有富.千家诗赏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324-325
10.成松柳.名家讲解千家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432-434

悲愤
抒情
爱国
  • 上一条: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 下一条:金陵望汉江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