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都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加油,你是最棒的!

无题

由 诗词篇 | 2025年09月14日 13:05:38
李商隐
唐代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无题:此篇原编集外诗,原题已佚,录编者署以“无题”,而内容与艺术手法与其它无题诗迥异。
忆归:思归,思乡。
初罢:才罢,刚刚撤开。
夷犹:犹豫,徘徊。战国屈原《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
地没(mò):地之尽处,指远处水波相接、烟涛微茫之处。《说文段注》:“没者,全入于水,故引申之义训‘尽’。”
元相引:原牵引我的归心。元,同“原”,本来。
黄鹤:黄鹤矶,一名黄鹄矶,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临江处。古代传说,有仙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名。
“益德”句:意谓张飞的冤魂终于还是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冤魂报主,当有出处,但无从稽考。
阿童:西晋大将王濬小字阿童,曾下益州灭吴。《晋书·五行志》:“孙皓天纪中,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游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武帝闻之,加王濬龙骧将军。及征吴,江西众军无过者,而王濬先定秣陵。”又,《晋书·王濬传》:“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濬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及后伐吴)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军,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
高义:行为高尚合乎仁义。
镇:经常,总是。
横秋:横贯于秋气之中,犹言充塞天地之间。
岂得:岂能。
无谓:本指无意义,失于事宜,此言无所作为。
共:指怀古、思乡而言。

我就像万里风波中的一叶小舟,离开幕府后不禁燃起思乡之情,内心却犹豫不绝。
长江牵引我的归心随它东去,经过黄鹤矶时也可以稍作停留。
张飞的冤魂最终报答了先主,王濬高尚的品德长久地留在天地之间。
人生一世怎能碌碌无为,在怀思古人和思乡的情绪中终老此生?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桂管观察使郑亚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结束了在桂管(今广西桂林)的幕府生涯。同年三月,李商隐沿湘江北上,于五月到达潭州(今湖南长沙),在湖南观察使李回的幕府作了短期逗留。随后,李商隐自水路出洞庭湖,至武昌(今湖北武汉)稍作停留,不久即溯江而上经过荆南(今湖北荆州)。李商隐本来打算即刻归家,可是宦海浮沉,一事无成,不甘就此罢休,犹豫之后决定继续向西去往夔峡(今属重庆)、巴阆(今四川阆中)一带。此诗当作于滞留荆巴之时。

首联即以重笔描绘出在万里波涛中有一叶轻舟漂荡无依,为全诗笼罩上了一种孤危感。一方面是实写江上泛舟的情景,另一方面又暗喻宦途风浪险恶,自身到处漂泊。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封建知识分子,其心态是达则兼济天下,扬眉吐气;而当在外困顿失意、穷途末路之时,对家庭骨肉、亲情温暖,又倍觉可贵。“万里风波一叶舟”正是在这种宦海苍茫、回归不得的心境下的喻象的外化,感慨深沉而出语自然浑成。“忆归初罢更夷犹”,才把忆归的心事丢开,又开始犹豫了。这是因为诗人受到牛李党争的冲击,屡遭排斥,始终沉沦下僚,如今诗人落职北归,停滞中途,不知所往而感到彷徨。此时朝中牛党执政,诗人与牛党显要令狐绹隔阂很深,不易得到援引;想去四川或湖南谋一幕职,又感觉不甚可靠。诗中蕴含的意趣,分明是进退两难、茫无所适的情态,与诗人居幕职时客中思归之作是截然不同的。

颔联紧承“忆归”,申足“夷犹”之意,并为末句的“思乡”埋下伏笔。“碧江地没元相引”,这一路水程,江水似在迎送诗人,也牵引着他的归心。“碧江”指长江,用“碧”既为江水设色,又同四句“黄鹤”相对。“黄鹤沙边亦少留”,经过黄鹤矶时,诗人忽然犹豫起来,不再向前行进了。他原地徘徊,若有所思,却无法决定是否归家。“地没”即“地尽”,指远处水天相接烟波微茫之处,引发游子眺远思归之情。这一联将矛盾的心绪抒写得曲折动人。

颈联承接第二句中的“罢”,申足暂时“罢归”之意,并引出“怀古”之意。诗人滞留荆巴,一事无成,而怀想古人在荆巴的有成之士,亦思振起。这就是诗人思乡之情如此深切而竟中途停留的深层原因。蜀国大将张飞当年在当阳长坂“据水断后,瞋目横矛”,何等英雄。虽然后来为部将所杀,但其死后冤魂不散,仍以忠义之心报效兄主。西晋大将王濬曾燃炬烧熔孙吴的千寻铁锁,建立了不朽功勋,其行义之高更如霜气横贯秋空。诗人以“终报主”“镇横秋”颂扬了二人的大义凛然,二人虽一败一胜,一死一生,然终不愧于一生,功烈千秋。诗人引用这两位古人的故事,是表明他要像张飞那样满怀忠义,至死不移;还要像王濬那样勇于为国建功立业,施展平生抱负。

尾联是自我警策:人生不能长此碌碌无为,一下“思乡”,一下“怀古”,反而会令自己白头速老。“岂得”,反躬自问,语意强烈,充满感愤,表达诗人不愿蹉跎此生,想要追求人生理想以及建功立业的决心。末句申足前意,说明“无谓”的具体含义在“思乡”,在“怀古”,长期为这种感情所困扰,不能振作精神干一番事业。事实上,“进”与“退”的矛盾长期困扰着诗人,这就使得生命在彷徨中无谓地消磨,大好年华也在犹豫中逝去,诗中表达了不甘沉沦漂泊而又无法摆脱此种困境的愤郁。由于尾联诗意的拗折,故感慨的最大张力在“人生岂得长无谓”,而末句才显其沉着深厚。

从此诗的格调气势可见,虽然长期沦落使诗人情绪悲凉,但其情怀志向并没有被现实压垮,悲凉而不堕落,“岂得长无谓”的感慨中透露出不甘“长无谓”的心声。诗人将怀古思乡并提,重在怀古,而怀古又是与伤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这种伤今与诗人身世相联系,又远远超过个人身世,是将个人放在一个大时空中所生出的感慨悲伤

1.(清)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 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383.
2.黄世中编著;陈祖美主编. 李商隐集 唐宋卷.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8:21-22.
3.陆永品选注. 中国诗苑英华 李商隐卷.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7:69-70.
4.(唐)李商隐著;田秀丽解译. 李商隐诗全鉴.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0:239-240.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唐诗选 下.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2:283-284.
6.郑在瀛编著. 李商隐诗全集. 武汉:崇文书局, 2015:405.
7.黄世中注疏. 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 合肥:黄山书社, 2009:40-49.
8.吴熊和主编. 唐宋诗词评析词典.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0:572-573.
9.夏传才主编.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鉴赏辞典.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7:231.
10.宋绪连,初旭主编. 三李诗鉴赏辞典.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991-992.
11.刘学锴,李翰撰著.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246-249.
12.俞平伯,萧涤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写. 唐诗鉴赏辞典 3.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7:1238.

  • 上一条:洛阳女儿行
  • 下一条:乐游原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更多>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