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王琳:(526—573年),字子珩,南北朝时期梁朝将领,庾信好友。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于汉显宗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率军赴西域,至汉穆宗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乡”,遂上疏请归,疏中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庾信在这里暗用其事,以自己羁旅长安比班超“久在绝域”,所以说“玉关道路远”。
金陵:梁朝国都建康,今南京。信使:指使者。疏:稀少。
千行泪:梁王僧孺《中川长望》:“故乡相思者,当春爱颜色。独写千行泪,谁同万里忆。”
君:指王琳。万里书:从远方寄来的信。时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他寄给庾信的书信中不乏报仇雪耻之意,所以庾信为之泣下。
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庾信是梁朝著名的文学家。侯景之乱初步平定时,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方的西魏,被西魏留下不许南归。庾信十分思念南方的故国。这首诗是他在北方收到王琳寄给他的信以后所作。
诗的起首“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言诗人与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国,相隔遥远,音讯难通。“金陵”、“玉关”二地名相对,“道路远”又与“信使疏”相对;“远”字表示空间的距离,“疏”表示时间的久隔,这两句对仗工整,为下句起到铺垫的作用。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意为接到王琳来自远方的书信,不禁沧然泪下,未曾见到信上的文字,却已经泪洒千行了。这一流泪启信的细节描写,比开君万里书,读罢千行泪更为感人,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的复杂心情。尤其是一个“独”字,蕴意极深。当时,庾信虽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赏识,在长安供职俸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与王琳通信,一刻也没有忘记故国之耻。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的乡关之思和南归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过诗文曲折婉转地表现。用一个“独”字,既写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写出了作者身在异邦,孤独苦闷的环境和感受。“万里书”与“千行泪”相对,皆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此信得来之不易,又与上二句“道路远”、“信使疏”相照应,针线十分紧密,构思亦很巧妙。仅仅二十个字,却抵得过千言万语,包孕着作者十分复杂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泪下。
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满纸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诗人何以拆书留泪,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诗中均未言明。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泪”中。
1.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编著.《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13页
2.魏建 米寿顺主编.《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试用本) 中国文学(第二册)》.齐鲁书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46-47页
3.许逸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65页
4.王树海主编;付民印著.《通赏中国古诗》.长春出版社.2014.01.第69页
5.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下)》.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1501页
6.《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1060-1061页
7.(清)沈德潜著.《古诗源(卷十四)》.中华书局.1984.第345页
8.《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1574-15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