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 我的收藏 (opens in new tab)
愿你的人生旅途上,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雨过天晴,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由 古诗词网 2025-10-06 13:24:27
杜甫
唐代

其一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露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明镜:比喻晶莹皎洁的圆月。
折大刀:折断大刀。《古乐府》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乐府解题》:“大刀头者,刀头有环也。何当大刀头者,何日当还也。”环与还同音,古人因之借音取义。折,谓归心摧折。
转蓬:也叫蓬转,蓬草随风飞转的意思。蓬,即飞蓬,草名,秋后枯萎断根,遇风即飞飘无定。
桂:此指桂宫,即月宫。相传月中有桂树,故称。
栖:鸟类歇宿之称,此指停留。
白兔: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晋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因以白兔代指月亮。
数秋毫:见月光之明亮。数,一根一根地计算。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此指兔毫。
稍下:逐渐落下。巫山峡:即巫峡,一称大峡,长江三峡之一。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11
]。东汉末公孙述据此,传言殿前井内曾有白龙跃出,因自称白帝,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端。
沈:古同“沉”。全浦:整个鱼腹浦,指夔州江边。浦,水滨。
刁斗:以铜为之,军中用其昼炊饭食,夜击以警夜。
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蜍”为月的代称。
残魄:月将灭时的微光称残魄。

其一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此时月光如水,明亮如昼,好似那月中的兔儿,也秋毫可见!
其二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杜甫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心壮志,但仕途坎坷,遭际悲苦,一生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两首诗即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避乱瀼西(川奉节瀼水西岸地)时所写的,与《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当是八月连续三晚作于同一地点的作品。

这组诗抒写的就是诗人由望月所感发出的思回归而无期、想报国而无门的情怀。第一首诗吟咏中秋之月,先情而后景。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面对如同飞向空中的一面明镜般的圆月,满目生辉,不由得生出了结束漂泊,踏上归程的念头。但一想眼前现实,便顿觉旋归之心虽切,但却恰似折断的大刀没有环一样,杳香无期,从而倍感痛值、大壁、只能反复沉吟“何日是归年”了。诗的开头两句一写圆月的明亮,一写诗人心理的阴暗,前者衬托了后者。其中“满目”既显示月光普照,又说明诗人别无他视,由此,诗人当时望月凝思的情态也就可想而知。接着第二联交代何以欲归而无归期。原来诗人当时像随风飞转的蓬草,东西南北、漂无定所,行踪是越来越远,这时即令想攀上广寒宫的丹桂以探望长安,也只能仰天长叹而已,天高皇帝远,无法攀援,无幸看见。可见、诗人处境之艰难,遭冷遇之严酷,欲献力于朝廷而不能的苦哀之深重。诗的后四句通过疑照在水面的月色是霜是雪,可清晰地看见栖息林中鸟雀的羽毛,能细数月宫白兔身上的毫毛等叙写,集中突出了月色的皎洁明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闲散无聊的心绪,可谓景中有情。这首诗前四句重在写情,句句运用比喻,情致深婉;后四句集中写景,处处借取其他意象加以突出,景象鲜明,体现了杜诗布局别致的特点。

第二首诗咏将落之月,先景而后情,刚好与前诗相反。诗的开首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落的景况。“稍下”、“犹衔”两词用得十分准确,贴切。三四句描绘月将落时江岸及城楼的光景。这里,“气沈”,顶“稍下”;“轮仄”,顶“犹衔”。浦暗于巫峡之下,楼明于白帝城上,这就是月落时景的特色。后四句言月并非自倾,而是刁斗催之使倾,这就暗示着当时战争的繁兴,社会的动乱。

以上两诗通过咏中秋夜月的景色,一是感伤在外漂泊而久不得归,一是感伤于久乱,战争连年,民不聊生。前首寄情于景,后诗以景托情,景情相融。

1.彭定求.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72
2.仇仲谦.咏月诗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41-143
3.邵愈强.中国节令诗歌选.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136-137
4.于石.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83
5.孙潜.杜诗全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1.1753-1755
6.叶渠梁.杜甫诗集典故探义(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816-817
7.王远国.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277-278
8.陈贻焮.杜甫评传(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09

  • 上一条: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下一条: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林杰
杜甫
贺知章
崔颢
欧阳修
陆游
曹丕
王湾
李峤
李贺
虞世南
白居易
马致远
岑参
叶绍翁
更多>

分类

七夕节
中秋节
乐府诗
乐观
亲情
以古喻今
借古讽今
借物喻人
儿童
元宵节
写山
写景
写雨
写雪
冬天
劝勉
劝学
动物
励志
友情
叙事
古诗十九首
同情
咏史
咏怀
咏柳
咏梅
咏物
咏竹
哀怨
哀愁
哲理
唐诗三百首
夏天
孤寂
宋词精选
宫怨
寄赠
寒食节
寓言
山水
幽怨
忧伤
忧国
忧愁
更多>
关注知乐知微信公众号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