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凤皇:即凤凰。
厌:通“餍(yàn)”,满足的意思。
紫氛:高空,云霄。
黄雀: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文选》李善注:“黄雀,喻俗士也。”
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我的心不满足,不气馁,奋力地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
问我什么时候降临: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
刘桢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但文名早为乡梓所重。除《太平御览》 引《文士传》 所记“少以才学知名,年八、九岁能诵《论语》、《诗》、赋数万言,警悟辩捷,所问应声而答,当其辞气锋烈,莫有折者”,曹植《与杨德祖书》亦谓“公干振藻于海隅”。他“贫居晏里闹,少小长东平。河充当冲要,沦漂薄许京“(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 诗),因战乱离开家乡, 漂泊到中原的许(今河南许昌)一带。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政治社会, 使他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 诗三首便写于此时。同时刘桢是一位很有骨气的文士。据《典略》记载,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曹操恨他“不敬”,差点砍了他的脑袋。以这样的气骨作诗,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赠从弟三首》,就带有这样的气骨。
刘桢在《赠从弟三首》诗中运用比兴之法,分咏蘋藻、松柏、凤凰三物,以其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激励堂弟,亦以自勉。在古人赠答之作中,堪称创格。
《赠从弟·凤皇集南岳》这首诗咏的是“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说文》),生长在南方“丹穴山”中。《大戴礼记》说它是“羽虫”之“长”,所以栖、食也与凡鸟不同:“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诗经·大雅·卷阿》郑玄笺)。这就是此诗开头所说的“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之意。诗人之歌咏凤凰,不仅因为它有此神奇的习性,更瞩意于它那绝世高蹈的怀抱:“于心有不厌(足),奋翅凌紫氛。”——它根本鄙弃“鸟为食亡”之俗,不满足于“竹实”之食,而要奋展巨翼,掠过九霄的紫霞,高远地飞翔。后一句以凤凰凌空“奋翅”的动态形象,表现它绝世超俗的高远之志,运笔劲健,富于阳刚之美。据庄子《逍遥游》和宋玉《对楚王问》,当鹍鹏、凤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际,“学鸠”、鷃鸟之辈曾以其井蛙之见,对它们加以无知的嘲问。宋玉因此有“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之语,将这类斗筲之辈一笔骂倒。诗人大约正有感于此,所以接着两句便借凤凰之口,对无知之辈的嘲问,作出了声震云天的回答:“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诗人仰望云空、激动不已,不禁又悠然神往地追问一句:“那么,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凤凰的回答干脆利落:“将须圣明君!”这四句抒写凤凰之志,诗人将其置于“奋翅凌紫氛”之后,便造出了一种高天传音的雄奇境界。绝世高蹈的凤鸟,正凌空远去,万里云天却还隆隆地回荡着它那高傲的鸣叫,这壮怀是书写在高天白云之上的。
组诗第一首实是以蘋藻为喻勉励从弟出身微贱也要做一个品质高洁幽雅的人;第二首则是要其像“亭亭山上松”一样保持坚贞本性;第三首以凤凰为喻,鼓励从弟要有凌云壮志,将题为赠答的诗作从劝勉的主题加以抒写。
陈祚明评论刘桢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菽堂古诗选》)。《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蘋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可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诗人运笔也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咏蘋藻,则映衬抑扬、着色清淡,正适宜表现它的淡泊高洁之性;赞松柏,则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歌凤凰,则笔势宕跌,飘逸多姿,正显现了凤凰奋翅高举的远大志向和潇洒身影。仅从咏物这一点看,它们继承了屈原《橘颂》的创作经验,又表现了张戒所说“咏物之工,卓然天成”(《岁寒堂诗话》)的妙处。
但从诗人之本意来说,作此三诗,“本不期于咏物”,而在于“赠”人。赠人之作,自汉末蔚然成风,但大多抒写朋友往还之事、夫妇离聚之情。刘桢之赠从弟,其勖勉、赞美之思,全借“咏物”发之,实在是破了常格。一诗一咏,诗面上看似处处咏物,其精光射处,却在在都与从弟相关:从弟出身寒门,诗人即以蘋藻之出于幽涧为喻,赞其不坠高洁之性;从弟身罹乱世,诗人即以松柏之抗凝寒为喻,勉其常怀坚贞之节;从弟无意于仕进,诗人又以凤鸟之高翥为喻,赞美他不与世俗同流之志。三首咏物诗,正是这样,在“赠从弟”这总题目下融汇成一片,寄托了诗人对从弟的深情勉励和殷殷期望。“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在建安诗人众多赠人之作中,真可卓然独立、难与并能了。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21-224
2.易健贤.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刘桢和他的诗歌创作.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33
3.宁昶英.公干气胜——谈刘桢的《赠从弟三首》.语文学刊,1988(04):22
- 上一条:赠从弟·亭亭山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