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1.列女操:是乐府中《琴曲歌辞》。列女,即烈女。操,琴曲中的一种体裁。
2.梧桐:树名。据传,梧为雄树,桐为雌树,梧桐树即为雌雄共生,同长同老。
3.古井水:又作“井中水”,井水没有波澜。以此比喻烈女的忠贞,其心性不为外物所动。
这两棵梧桐树相守到老,鸳鸯从来都是同生共死的。
烈妇的美德本应是追随逝去的丈夫,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我的内心贞静得像是古井中的水,没有涌起丝毫波澜。
孟郊一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其诗多写寒士的生活与遭际,时有不平之鸣,也有一些揭露社会不平、同情人民疾苦之作。这首诗就是他对当时社会中女人出嫁后必须“从夫”,丈夫死后女子必须守节这一社会现象而作,也是其“苦吟”诗的代表作。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以男性为中心,三纲五常中有“夫为妻纲”,这就要求女性从一而终,俗语也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说法,不但统治阶级提倡表彰,就是民间也很赞美这种品德。这种行为至今也不必完全的否定,如果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生死相守,也不必一味批判。只不过是男女要平等对待就好。忠于爱情,一夫一妻相互恩爱永远都是值得提倡的情操美德,总比见异思迁,朝秦暮楚,结离离结反反复复要好得多。
这首诗旨在表现列女的精神。前四句是衬托,后二句是本意。全首都是运用“比”的手法,因为比得恰切,所以,表现其坚贞的精神,也就显得非常有力。
这首诗开头两句分别用植物和动物的忠贞恩爱起兴,梧桐是比喻配偶的植物。鸳鸯是情爱专一的动物。引入女性的贞节操守,表达从一而终的决心。这首诗不说鸳鸯生时之长聚。而说它们会“双死”,突出其情爱之诚笃。孟郊这首诗,当另有寄意。他出身寒微,地位低下,贫困窘迫而又不肯向权贵低头,从其耿介不阿的气节上看,他在此诗中盛赞贞妇烈女,恐怕意在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肯依傍奸佞权势者的耿介心理。属于一种比兴手法。
1.上官紫微.唐诗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149页
2.(清)蘅塘退士.典藏文化经典 唐诗三百首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7.第44页
3.陶今雁.唐诗三百首详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第35页
4.毕宝魁.唐诗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4.08.第59页
5.蘅塘退士.新评唐诗三百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04月第1版.第41页
6.毕宝魁.唐诗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4.08.第60页
7.蘅塘退士. 上疆村民,蘅塘退士选编,唐诗宋词三百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01,第22页.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01.第22页
8.(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09.第50页
9.(宋)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 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2.第7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