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文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 我的收藏 (opens in new tab)
日进斗金,前程似锦,大展宏图,马到成功,生意兴隆!

送崔九

由 古诗词网 2025-11-03 11:41:47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留别王维
裴迪
唐代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崔九:即崔兴宗,尝与王维、裴迪同居辋川。南山:即辋川南边的终南山,故诗中说他“归山”。马上口号:在马背上顺口吟成诗句。《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作“留别王维”。
2.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世说新语·品藻》载:“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3.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

你如果要回到山中深处去隐居的话,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作者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那个时候由于唐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宠幸杨贵妃,政治十分黑暗,下层知识分子无法入仕。崔九即崔兴宗,盛唐诗人,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官至右补阙,但不久即对官场生活产生厌恶情绪,去官归隐。裴迪为之饯行送别,作此诗以劝勉。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深山之后,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起句点题“送”字。诗人看着崔九向山中走去,于是劝勉他说,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于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养神。次句“丘壑”用典,讽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为下文预设伏笔。后两句紧依次句而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含蕴深刻。既是劝勉友人坚持初衷,尽享山水之乐,同时暗含这一层意思:如果弃隐入仕,以后想再度归隐,怕就难了。这里“暂”字用得极妙,与次句“尽”字相对。次句从正面劝说,结尾二句从反面劝勉。这一正一反,思虑周全,语意婉转,谆谆嘱咐,浓浓友情,溢于字里行间。结尾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境界里返回到现实中来了。这一方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所以作者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了现实生活。当时像裴迪、崔兴宗这样的寒士是没有出路的,他们宁愿隐居山林,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真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找到了桃花源却轻易地放弃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此他说:“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但立意很深,不失为一首好诗。也有人认为这首五绝是说既然到深山里游玩,就应细心欣赏山间的一石一木;不要像那个武陵人,一到桃源仙境很快就出来了,比喻学习不能浅尝辄止,看似赏景,却富哲理。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2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
3.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3

  • 上一条:安定城楼

猜你喜欢

论语十二章
送魏万之京
送崔九
送别
上堂开示颂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林杰
杜甫
贺知章
崔颢
欧阳修
陆游
曹丕
王湾
李峤
李贺
虞世南
白居易
马致远
岑参
叶绍翁
更多>

分类

七夕节
七言律诗
中秋节
乐府诗
乐观
五言绝句
亲情
以古喻今
借古讽今
借物喻人
儿童
元宵节
写山
写景
写雨
写雪
冬天
劝勉
劝学
动物
励志
友情
叙事
古文观止
古诗十九首
史记
同情
告诫
咏史
咏怀
咏柳
咏梅
咏物
咏竹
哀思
哀怨
哀愁
哲理
唐诗三百首
回忆
夏天
孤寂
宋词精选
宫怨
寄赠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