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哀伯谏纳郜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左传》,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汉代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著作,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后人所推崇。它是儒家经籍之一,是历代儒学子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左传》卷帙浩繁,内容庞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文、地理、农业、医学、习俗、文艺等诸多领域,将春秋甚至更为久远年代的社会文化与生活形态清晰地展示给读者。在十二代鲁君纪年的编年纪事中,不但讲解了《春秋》经所运用的“春秋笔法”,还记述了鲁国以外如晋、齐、楚、秦、郑、宋、周、卫乃至一些小国的史事,扩展了《春秋》的国家区域范围。通过历史人物的对话、文书档案的转录、历史亲历者转述的一些细节,以及贤人对各个事件的评论,组成了《左传》的叙事结构系统。《左传》还借历史人物之口引用儒家经典《诗经》《尚书》《易经》以及儒学史书,在叙史的同时,帮助读者解读了这些经典中的文辞,阐述了儒家治国理念,所以《左传》可谓亦经亦史。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máo)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rén)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