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古诗词
  • 脑筋急转弯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节日之际,愿所有的美好与你相伴,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生活美满。节日快乐!

临安春雨初霁

由 古诗词网 2025-09-27 10:44:32
陆游
宋代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杭州。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令(líng):教、使,平声。
客:客居,一作“驻”,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宋人饮茶之点茶法,乃将茶置盏中,缓注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搅动,无何盏而现白色浮沫,即所谓细乳。 
戏:一作“试”,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得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呢?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叫卖杏花的声音。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州,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写诗人的感叹,开篇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其实,这正是诗人内心真情的流露。当时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更坏,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可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官,难有作为。因而诗人不提授职一事,只是说谁让自己到京城来做官,这正是讽喻的笔法。

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颈联道出了陆游在绵绵春雨中郁闷与惆怅的心情。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州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尾联虽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机作《为顾彦先赠妇》,比喻受坏环境影响变坏),却也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的影响。“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这首诗借用了讽喻的写法。全诗写春,却不是欢春;虽不是伤春,也是“薄春”。春天虽美,却在心情郁闷的作者心目中,引不起多少留恋。这与诗人那些壮怀激烈之作大不相同。在深夜万籁俱寂之时,作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驰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于梦,只好借用讽喻的手法,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文通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4.第334-336页
2.清乾隆御定乔继堂整理.唐宋诗醇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06.第1090页
3.马承五主编.唐宋名家诗词笺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4.第392-393页
4.王宗康主编.古诗五百首 历代格律诗萃选.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11.第256页
5.刘冰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通识教育.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12.第19页
6.云根著.中国历代文化名人诗传.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05.第154页
7.陈瑞.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新课标教材版.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6.08.第797页
8.王浩瑜编著.诵读最美古诗词 浩瑜为您读诗词.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03.第35-36页
9.霍松林,胡主佑注释.宋诗三百首.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20.06.第285-286页
10.韩宗敏 马德路.诗境探微.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4.第205页

  • 上一条:和子由渑池怀旧
  • 下一条:春宵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作者

李白
曹操
刘禹锡
刘邦
曹植
杨万里
王维
辛弃疾
屈原
谭嗣同
唐寅
李清照
张志和
苏轼
李商隐
更多>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词
更多>
关注知乐知微信公众号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