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首页

主导航

  • 首页
  • 谜语
  • 笑话
  • 脑筋急转弯
  • 古诗词
  • 歇后语
  • 小知识
  • 绕口令
  • 祝福语
百事可乐,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登峰造极!

满江红·怒发冲冠

由 古诗词网 | 2025年09月10日 09:50:09
满江红·写怀
岳飞
宋代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
凭阑:身倚栏杆。阑,同“栏”。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大声呼叫。啸,蹙口发出声音。
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三十”句:谓自己年已三十,得到的功名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三十,是概数。功名,或指岳飞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
“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八千,是概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
等闲:轻易,随便。
空悲切:即白白地哀痛。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贺兰山:贺兰山脉,中国境内有两座山脉名贺兰山,一座在河北一座在宁夏。一说指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当时被金兵占领;一说指位于河北境内的贺兰山。据史料考证岳飞足迹未到过宁夏贺兰山,而岳飞抗金活动区域曾在河北贺兰山。 [21]
胡虏:对女真族入侵者的蔑称。
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这里指金入侵者。
朝天阙(què):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急雨刚刚停歇。
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
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学界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当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作者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作者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气愤填膺。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一句,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觉不过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一句,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这是对未来的瞻望。“云和月”是特意写出,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赢得抗金的最后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下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二句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此词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过片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耻”四句突出全词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的感慨。靖康之耻,实指徽钦二帝被掳,犹不得还,故接言抱恨无穷。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英勇的信念和大无畏的乐观精神。

“壮志”二句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这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它没有让人感到复沓的原因,在于其中有一种真气在。“待从头”二句,既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也说明了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语,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一腔忠愤,碧血丹心,从肺腑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豪情。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1.王春庆.汤阴岳飞庙.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2
2.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749-1751
3.罗立刚.长恨此身非我有:豪放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85-86
4.韩凌 注析.豪放词.武汉.崇文书局.2017.71-73
5.陆林 编注.宋词(白话解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8-169
6.王曾瑜.岳飞《满江红》词真伪之争辨及其系年.文史知识,2007(1):33-37
7.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97-1299
8.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北京.中华书局.2006.11-13
9.颜邦逸 赵雪沛.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79-380
10.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75
11.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浙江日报,1962-9-16
12.惠康祐.《满江红》作者应为于谦.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4-56
13.陈世杰.《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作者综论——兼与惠康祐同志商榷.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4):31-37
14.邓广铭.岳飞的《满江红》不是伪作.文史知识,1981(3):39-43
15.喻朝刚.也谈岳飞的《满江红》.中州学刊,1982(1):84-89
16.王克 孙本祥 李文辉.从“贺兰山”看《满江红》词的真伪.文学遗产,1985(3):52-68
17.秋枫.岳飞《满江红》词真伪研究综述.文史杂志,1985(2):24-25
18.郭红欣.半个世纪来岳飞《满江红》词争鸣综述.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39-147+156
19.董建华 耿建扩.岳飞《满江红》中“贺兰山”在哪里.光明日报,2016-07-06(09)
20.钟振振.“贺兰山”和“靖康耻”能证伪岳飞《满江红》吗.光明日报,2023-04-24(13)

励志
宋词精选
忧民
悲愤
抒情
明志
爱国
  • 上一条:蝉
  • 下一条:秋词二首

形式

古诗
古词
古曲
文言文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分类

以古喻今
写山
哀愁
忧民
悲壮
明志
讽刺
豪放
写景
写雨
写雪
春天
夏天
秋天
秋思
冬天
春节
思念
思乡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寒食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更多>

你值得真正的快乐!——涂红伟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隐私政策  联系方式

© 2023-2025 知乐知 鄂ICP备2022015829号-5

  鄂公网安备42092202000096